長安城內,袁熙接到了袁尚信件,說是讓他出關內進攻兗州。
袁熙現在雖然攻佔司隸州,但他名義上還是袁紹之子,袁尚繼承袁紹大位,就有資格命令他。
再者,袁熙前身在冀州時,與袁尚關係還算不錯,正史中,兄弟二人也是於遼東一同赴死的。
倘若拒絕服從袁尚命令,那麼兄弟之間的關係,必然決裂。
兄弟決裂僅是其次,若袁尚發怒引冀、青、幽、並四州大軍來犯,袁熙只以司隸一州之地如何抵擋?
按照正史中袁尚對袁譚那些做法,他會如此做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誠然,司隸有長安和洛陽兩座昔日大漢都城,可這兩座都城皆在恢復生機之中,是萬萬不可再經受戰亂之苦的。
於是袁熙召田豐沮授而來,商議對策。
田豐道:“此必是審配逢紀之謀,主公萬萬不可聽袁尚命令進攻兗州,到時反被他得了漁利。”
袁熙默然道:“我豈不知是計?可我等名義上依舊是袁尚附屬,若不聽他命令,到時候他引青、冀、並、幽四州大軍來犯,如之奈何?”
沮授回答道:“主公莫慌,我等未必需要主動拒絕袁尚。”
“我早已聽聞,在袁尚繼承大將軍位置時,郭圖辛評那兩個小人逃出鄴城,投奔青州袁譚去了。”
“袁譚身為長子,必有爭奪大位之心,袁尚對他下命令他非但不會遵從,反而會帶青州大軍直逼鄴城。”
“主公可趁他們二人爭鬥之時,帶軍進攻涼州,拿下涼州後,我們便可脫離袁尚旗下,自成門戶。”
袁熙聽聞此話,當即也就按照沮授意思去辦。
如同沮授所說得那樣,在袁尚給袁譚下達進攻徐州命後,袁譚非但沒有遵從命令,反倒是將袁尚所派的使者給斬了。
斬殺使者後,袁譚領二十萬青州軍進攻冀州,袁尚急調冀、並、幽三州共三十萬兵力進行禦敵。
倆兄弟在平原展開大戰,陷入長久對峙。
與此同時,長安的袁熙用自己財產,花費十萬貫銅錢兌換一萬大刀兵,又花費十萬貫銅錢兌換一萬槍兵。
這樣一來,除去駐紮在關內的守兵外,袁熙在關中這邊可指揮的人馬有一萬槍兵,一萬大刀兵還有一萬盾兵以及兩千弓兵和兩千騎兵。
共計三萬四千名士兵。
袁熙自己統率一萬槍兵,命張遼統率兩千騎兵,張郃統率一萬大刀兵,田豐統率一萬盾兵還有沮授統率兩千弓兵。
拿下關中後,袁熙便讓田豐來到自己身邊,幫自己出謀劃策和管理政務,關內洛陽那邊政務以高柔為太守,司馬郎司馬孚為輔。
在召喚分配好各軍後,袁熙又用剩下的三十萬貫銅錢,兌換了二十一萬擔糧草。
司隸州被拿下後,無論關中、關內又開了不少由甄宓經營的糧棧,那些糧棧現今仍有不少餘糧,但除了源源不斷供給關內守軍為軍糧外,剩下的還要繼續賣給司隸百姓。
沒辦法,系統召喚出來計程車兵,也是需要吃飯的啊。
所以袁熙只有用系統兌換二十一萬擔大米來充當征伐涼州軍糧。
至於戰馬使用的草料,負責在關中平原耕種的居民提供了幾萬斤,足夠張遼的兩千騎兵食用啦。
士兵糧草均已齊備的狀況下,袁熙正想要下命令出軍涼州呢,沒想到西涼各大軍閥聯合在一起先打上門來了.
大將軍袁紹病故之時,涼州也發生了巨大政變。
作為涼州最大軍閥之一,馬騰所在首府在天水郡冀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