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曹操手下能夠有那麼多人才和資源,多半是他手裡那位獻帝給他帶來的。
而且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好處,便是你再怎麼攻打人家都可以,若是打過了就佔領人家地盤,若是打不過就下旨令其和睦或者讓別的諸侯討伐其。
若是不接旨的話?那好,那就等著全天下的文人百姓罵你吧!
若是那種臉皮厚的人還好,但若是那種文度翩翩的公子,肯定是受不了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袁紹當初沒有接受沮授建議迎納天子而導致之後一系列慘敗原因。
對於田豐的感嘆,袁熙搖頭道:“如今再說那些已經發生的事情,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我們要做的就是接下來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強大而已。”
“人不怕犯錯,就怕犯錯之後只會埋怨而不彌補。人若身在逆境,應該是想著如何逆流而上而不是頹廢接受。”
直到最後,袁熙甚至都將現代裡看到的雞湯都一一搬出來了。
連知識淵博的田豐都覺得好有道理,忍不住鼓掌叫道:“好,主公真是好志向,田豐願意誓死追隨主公,為主公完成畢生宏願。”
張郃、張燕、高覽、公孫度等人附和道:“我等也是一樣!”
袁熙笑著點點頭,繼續讓公孫度領一萬槍兵守函谷關,張燕帶一千名盾兵一千名弓兵在這裡協助他。
高覽帶著一萬大刀兵返回宣陽城去了。
袁熙則打算帶著張郃田豐辛評三人同剩下的一萬大刀兵返回長安城去。
因為他下一步目標,要麼是在今年結束前拿下涼州剩下的二郡武威和張掖,要麼就是南下拿下張魯。
畢竟馬超那龜兒子去投靠了漢中張魯,雖然說在袁熙援助鄴城這段時間沒有搗亂,可袁熙終究不想讓一枚定時炸彈在自己旁邊。
可漢中屬於蜀地,正所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進攻漢中首先就是路最不好走了,袁熙最害怕的就是張魯派人分別把守各處險要。
所以想要攻打漢中的話,袁熙必須回長安城好好規劃規劃才行。
領軍回長安的路上,袁熙順帶路過洛陽看了看。
洛陽城在太守高柔,副太守司馬郎司馬孚的治理下,愈發蒸蒸日上。
商業、農業、治安三方面可謂都給高柔打理得井井有條,使洛陽城再度恢復了昔日帝都的繁榮。
辛評與高柔見面後,竟然如同王八看綠豆看對眼了,二人相談甚歡,討論執政之道,最後,辛評請求留在洛陽,協同高柔一起治理洛陽。
袁熙對此十分無奈,但想來自己身邊有田豐沮授輔佐,也不缺辛評這個謀士,便答應讓辛評留下來。
臨走之時,司馬郎還邀請袁熙上門,恭敬道:“主公還記得吾弟司馬懿嗎?”
袁熙點頭道:“自然記得,怎麼了?”
司馬懿這個人能力自然可以,但袁熙也擔心重蹈歷史覆轍,萬一最後自己快要一統天下的時候,被司馬懿奪了去,豈不是太氣人嗎?
司馬郎恭敬道:“我弟之前傲慢無禮,仗著有點兒才能不尊敬主公,還請主公息怒。”
“這一次,請主公麻煩帶著他一起離去,如此我弟那一身才華才不會導致浪費。”
聽到司馬郎這番話語,袁熙只是淡淡飲了口茶,問道:“你弟自願跟我走嗎?他可曾親口所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