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是諸葛亮

第九十六章 玉門關外

涼州詞

王之渙(唐代)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開通西域道路、設定河西四郡之時,因西域輸入玉石時取道於此而得名。漢時為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築酒泉至玉門間的長城,玉門關當隨之設立。

諸葛均等人走的是絲綢之路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出了玉門關第一個國家就是焉耆。

焉耆、古西域國名。《漢書?焉耆國傳》載:“焉耆國,王治員渠城。去長安七千三百里,戶四千,口三萬二千一百,勝兵六千人。擊胡候,卻胡候、輔國候、左右將、左右都尉,擊胡左右君、擊胡君各二人,譯長三人。西南至都護治所四百里,南至尉犁百里,北與烏孫接。近海水多魚。”

它位於今天新疆焉耆縣境東,是一個綠洲農耕生活形態的城郭。是漢通西域北道必經之地。焉耆國氣候寒冷,土地肥沃,種有稻、粟、麥,兼畜牧。

諸葛均帶著廖氏兄妹和一百多名護衛,扮作西涼商人,來到焉耆。由於人數太多,他將人馬分成三隊,以便有事時相互照應。

玉門關距離焉耆全程約1230公里,中間都是荒漠和戈壁,幾乎沒有人煙。

李羅是匈奴人,26歲,黑瘦精神。他是被李坤派來帶路的,他從小跟著父親在西域販馬,對於西域的情況十分了解。臨出發前,他建議要帶上駱駝,許多時候比馬管用。諸葛均就向李坤要了二十頭駱駝。並根據李羅的建議,攜帶了大量必備物品。

西域的氣候令人難以適應。“早穿皮襖午穿沙,圍著火爐吃西瓜。”說的就是這裡的氣候。

諸葛均是個會享受的人,連帶著所有人都沾光了。他向搬家一樣,用馬車裝滿了各種物品。早晨開始,每個人都發了皮大衣、皮手套等物品,保暖沒有問題。

中午,他們就支上帳篷,喝著用硝石製作的冰水。晚上還能吃上火鍋。日子過得優哉遊哉。下人們都願意跟著這樣的富豪出門。

李羅喝著冰水,好奇地問諸葛均的隨從,說到:“你家大人對你們真好,他平時都是對你們這樣嗎?”

提起諸葛均,隨從們都十分自豪。自家大人不僅身份尊貴,富有,為人豪爽仗義。性情還很溫和,從來沒見過他對下人訓斥,耍態度。遇到危險的時候,衝殺在前,毫不畏懼。等等,聽得李羅羨慕不已,心想要是自己在諸葛大人手下就好了。

下午,太陽已經偏西了,氣溫降低了一些。商隊開始上路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