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你的訊息確實屬實嗎?10萬畝能產200萬石糧食,這太難以置信了!”萬曆帝一臉震驚的驚呼道。這次的訊息又是錦衣衛拔得頭籌對面的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滿臉紅光的回稟道:“陛下容稟,此訊息乃是微臣當初埋在塘沽鎮的暗樁傳來的訊息,再三確認訊息屬實,估計再過兩日朝堂之上就會都知道這個訊息了。“哈哈哈!好啊,想當年太祖爺在位時康茂才屯田有功開我衛所‘養百萬兵不費一兩銀子’的先河,這也被傳為大明朝開國以來的佳話。而今朱以歌能屯田有方再現太祖朝的盛世豈不預示著大明朝中興之日不遠矣?”萬曆皇帝有些志得意滿的聲音高亢的說道。對面的駱思恭哪能放過如此好的機會當即一記馬屁送來說道:“大明正是全賴陛下的領導才能有如此的盛世,再加上陛下力排眾議大力提拔朱以歌於行伍之中,正是因為君臣相得益彰才能如此啊!”馬屁一出喜得萬曆皇帝也是喜色言語表裡,殊不知駱思恭的這記馬屁更是堅定了朱以歌是帝黨的人所以也為以後朱以歌平步青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朝堂之上,這次又是少有的一次大朝會,自從張居正去世後,萬曆皇帝又何嘗不是後悔過,沒了一個吸引火力的靶子,最後難免火力開到皇帝身上,所以自從張閣老去世後萬曆帝也就很少上朝了,今天又一次上早朝,還是和那個朱以歌有關,看來聖眷正隆啊。群臣入殿,各位大臣其實也都猜出了為什麼這次突然上朝了,天津離著京師不遠200多里快馬一日便至,更何況朱以歌那麼大的攤子各方勢力都有耳目在一探究竟,所以這次的目的也就瞞不住朝臣了,大概都猜出這次朝會估計是朱以歌又立功勞了。
“陛下駕到——”
“群臣行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直等皇帝入座後群臣才在皇帝的平身聲中起身也許這也是大明朝至今剩下的為今數不多的皇家權威了。這次大朝會並沒有以往的‘有事起奏,無事退朝’然後是大臣上奏環節,皇帝上來就是直接發問朝臣曰:“眾愛卿家中皆是薄有田產,可知家中年產糧幾何啊?”一眾朝臣雲裡霧裡的不知如何是好,要不說大明朝的皇帝真是忒難伺候,沒辦法由於拿著人家的高工資也不能拆臺不是,所以內閣首輔申時行還是出班奏道:“啟稟陛下,我大明幅員遼闊,南北方糧食產量各異不同,南方以水稻為主多種兩季,一年收糧兩石就算豐收了,若論北方那就差些了,北方寒冷糧食以麥子為主一年只能種一季每畝產糧1石就算豐收了。”
“嗯~~~~”萬曆帝聽到申時行說完就長吟了一聲問道:“眾位愛卿!若是在北方有人可畝產20石糧食一年還能種兩季糧食,一年收穫一畝40石不知眾愛卿覺得此事可真否?”“啊?????這怎麼可能呢???豈有此理歪魔邪道之言陛下萬萬不可輕信啊!!!”等萬曆帝剛剛說完底下的朝臣當時就炸來了鍋了,也顧不得這是朝堂了皆是議論紛紛交頭接耳聲不絕,這一幕萬曆帝看在眼裡真是喜在心頭,也有你們這群衛道士不知道的東西,傻眼了吧!
待太監整肅下紀律後,朝臣瞬間安靜下來,下面的兵部尚書內閣次輔石星出班奏道:“陛下!臣是做過工部尚書的,更是在家中耕過田,可是微臣這輩子還沒見過北方能畝產糧食20石的,這簡直令人難以相信!請恕微臣不能相信!”說完其他的大臣皆是齊聲說“請恕微臣不能相信——”
“呵呵,你們沒見過就以為這世上沒有了嗎?真是孤陋寡聞坐進觀天之輩,朕看你們也不信服,既然這樣那麼朕就請上證人給爾等看看,陳矩!傳塘沽鎮海防千戶武德將軍朱以歌上殿覲見。”萬曆帝豪氣的說完後大太監陳矩當即說了聲遵旨,然後就一級一級的傳達下去。
此時,站在門外的朱以歌也是忐忑不安來回踱步,按照一般的程式他應該先去兵部報備請功後才能一級級的報上皇帝面前,但是朱以歌根據觀察以及後世的理解,覺得大明朝的文官實力已經根深固地幾乎可以挑戰皇權的存在了,所以萬曆皇帝當然會和他們勢同水火,這也造成了兩派,其中一派是皇帝代表的皇室而另一派就是文官集團了,再加上各地的武官地位低下面對文官形同僕役,也是起不了多大作用屬於牆頭草,所以萬曆皇帝才會堅持以朱以歌皇室之身份仍然在軍隊中活動,還是為了給武人放出話說那意思是皇家之人都投身行伍了,皇家還不是和武官勳貴們站在一起的嗎?透過綜上資訊朱以歌大膽的投機直接將這面折子遞到皇帝面前,也當做進入帝黨的投名狀了,所以朱以歌不知道接下了群臣會不會上來圍毆自己,所以心中異常擔心,能不害怕嗎?這可是面對整個大明的所有最高精英的怒火——
當朱以歌小碎步的進入朝堂上時,朱以歌已經可以感覺到一側文臣一列的怒火和滿是嫉妒的眼神了。而萬曆帝更是在高臺龍椅上眯著眼滿意的看著朱以歌。掃視一週後,朱以歌來到殿前當即給皇上行個大禮,行禮畢後也不待皇帝發問,早已等不及的大臣們皆是上來就發難,其中一位兵部給事中上前發問道:“朱千戶!朝堂之上容不得你有半點謊言,先不計較你不去兵部報備不敬上官之過,只說你危言聳聽,蠱惑聖上,惑亂江山這些罪名就夠你處死了。”一旁的綠袍小官更是應聲叫好,說的那個兵部給事中洋洋得意的揚了揚頭。而其他的文臣見有了榜樣當即也不怕了,直接上去圍住朱以歌輪番發難,但是所責難的罪名大多是那個兵部給事中說的真是一點不帶重複的毫無新意,說的朱以歌都有些困了.
而此時龍椅上的萬曆帝也是眯著眼時不時的點點頭,看著朱以歌更是覺得滿意起來,不由得佩服起自己的識人之明起來。此時萬曆帝見火候也差不多了,當即出面阻止了群臣的圍攻,群臣意識自己有些失態後這才回到自己的位置又是道貌岸然起來。朱以歌故作困的打個哈氣的樣子,氣的群臣牙根直癢癢。此時萬曆帝出言說道:“朱千戶!朕與眾位大臣說了也不信,還請你這個當事人說上一說,方能令各位大臣們心服口服啊!”“臣遵旨!”朱以歌馬上回稟說道:“臣能以區區10萬畝收糧200萬石乃是經過縝密的規劃和各方的努力才完成的,其中重中之重就是種子,誠然我華夏千百年來都是農耕文明,以農耕大國自居,但是種了幾千年的田卻對種子的培育粗放不堪簡直令人難以想象,而微臣的種子環節正是由海外引進的高產作物—土豆種子,再加上大規模的農場計劃和馬耕技術,堆肥技術等才有了這等成果,這作物不懼寒暑,不挑土地在南方能全年種植,在北方一帶能種植兩季之外東北遼東和西北陝西(那時候甘肅都屬於陝西可大了)只能種植一季,若是我大明皆能引種此等高產作物那麼我大明將不會再有餓殍之景。人人吃飽飯,人人穿暖衣!人們安居樂業!大明將永存萬世!若諸位大人不信可派人前去塘沽檢視一番,天津離著京師也不遠下官也沒不要說謊。”當朱以歌像極了後世傳銷的樣子說完後那個說朱以歌說謊的兵部給事中小官也是滿臉通紅的羞愧的低著頭,確實!天津距離京師那麼近何必撒謊呢,派個人一探究竟不就完了嗎?再加上剛剛朱以歌那麼充滿自信的表情,這也坐實了朱以歌說的都是實話,而此時群臣只剩下震驚了!!臉紅在他們眼裡只是修為不到家的代表,所以各部大佬他們腦中都在快速盤算著該怎麼將這個功勞撈到自己的手中,至少喝口湯也行啊。而後兵部尚書石星首先出班奏道:“起奏陛下,朱千戶乃是兵部下屬,那麼自然朱千戶的糧食應該上繳兵部才行,微臣不才願當此重任!”另一邊的戶部尚書急眼了說道:“陛下!萬萬不可啊!國庫本身就沒有多少銀兩了,糧草之物收繳本身就歸我戶部來管啊畢竟錢糧之事應該由專人管理才行。”說完還不忘瞪了一眼石星。其他的大臣也是紛紛出班上奏。這吃相,這嘴臉!看的朱以歌簡直是目瞪口呆才能形容,而此時萬曆帝看著朝臣的醜態,也是一臉的鄙夷以及說不來的暢快。而最首位的申時行頓時就尷尬了,面對著同僚的醜態,朱以歌的傻眼以及皇帝的鄙夷,這時申時行再不出阻止就真的沒有資格在當這個首輔了,所以當即出班奏道:“起奏陛下,朱以歌雖是邊鎮職位但是還兼任著當地衛所千戶一職,而早在嘉靖朝之時由於嘉靖爺仁慈念及軍戶入不熬出自己不足所以已經免去了軍戶當繳納的糧食,也就是說朱以歌所獲得糧食應該歸於自身,我等無權處置。”這句話說完萬曆帝的眼睛就亮了,要是不說起來還真想不起來還有這麼一出,登時萬曆帝看申時行的目光也順眼多了,而其他的大臣可就不服了,依然不依不饒的上奏說道:“起奏陛下,嘉靖皇帝念及軍戶入不熬出無所產出才免了繳納之糧但是也沒說豐收之後就還是不繳納糧食,所以朱千戶還是應該繳納足額糧食方可更何況按規矩只繳納三成即可想來朱大人還是負擔得起的。此時萬曆帝也是眉頭緊皺,心中開始思考起來:“看來若是不給這幫蛀蟲點好處是做不得好了,罷了!政治就是妥協出來的,還是舍給他們一些吧省的整天衝著朕瞎嚷嚷,也好消停幾天,嗯,就這麼辦!”於是萬曆帝出言說道:“嗯,愛卿言之有理,國之法度不得隨意踐踏,太祖當初定下的規矩還是要實行的,畢竟嘉靖爺也是愛惜軍卒不忍其活活餓死,特事特辦嘛,就是如此。所以就依照康茂才之例升賞朱以歌吧。”“陛下聖明——”群臣見皇帝妥協心滿意足後皆是齊聲稱諾,其中吏部尚書出言奏道:“啟稟陛下!朱千戶若依照康茂才之例應官升二級賞錢財無數,蔭一子為錦衣衛當可,所以應升正五品千戶為天津衛指揮使授予昭武將軍正三品!蔭一子為錦衣衛總旗,賞銀百兩綢緞百匹!”“嗯,如此尚可!就依愛卿之言吧!若無事,就退朝吧,朕乏了”萬曆帝宣佈退朝後,群臣經過了朱以歌的資訊大轟炸後也是沒有說其他事情的心情了也識趣齊齊行禮待皇帝走後皆是三兩一群的向著宮外走去,而此時大太監陳矩突然跑回來大聲宣告:“傳皇上口諭,朱以歌入御花園賜宴——”朱以歌此時還在剛剛的升官大豐收的狂喜中沒有回過神來,等聽到賜宴之後朱以歌瞬間滿臉尷尬了,因為這是還是像上次那樣大臣沒有走完,更是面對著無數雙充滿妒忌的眼神,尷尬的跟著陳矩走出殿外。
朱以歌心裡吐槽:“一看就是腹黑皇帝老叔使得壞招這親戚真是不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