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朝鮮京畿道的倭寇大軍主力還真的收到了小西行長的求援,但是收到了又能如何?說是主力由於攤子鋪得太大,正所謂步子邁大了仍以扯著蛋,所以倭寇也只能自釀苦果,一開始打敗了李溢的二十萬朝鮮主力後倭寇開始了分兵掠地,每個軍團或是兩個軍團分別佔據各個道和各個州,此時兵力四散留在大本營的也只剩下不到四萬人的主力了,所以乍一聽大明派十萬大軍入朝後,總指揮官宇多喜秀家這個現如今僅有二十出頭的日本新銳大名也是不住的撓頭了;能得日本的梟雄豐臣秀吉的賞識的人,必然有些手段;但是面對這種無奈的戰局這個倭寇的總指揮官也無能為力,只能趕緊召集自己周邊的這四萬人去支援平壤了,但是想要這麼快召集談何容易,先不提朝鮮的坑爹道路,就光是聚攏這些已經形如盜匪的驕兵悍將都不容易;一個軍隊如果總是燒殺搶掠的話那麼這支軍隊也就離廢掉不遠了,可是偏偏此時的倭軍已經是到了這個地步,雖然單兵能力還猶在但無論是軍紀還是其他方面早已是蕩然無存,這些士兵們忙著搶劫發財那還有空搭理你幹這些費力不討好的活計,這也是宇多喜秀家最為煩惱的事情之一了。
不說宇多喜秀家在趕忙的召集軍隊,就說這咸鏡道這邊的加藤清正來說,日子就更加的難過了;這加藤清正可以說是提前三百多年體會到了游擊戰的痛苦了,一開始堂堂之戰朝鮮人一觸即潰,但是這些朝鮮北部的山民在那個叫做光海君的統領之下,居然就在這咸鏡道的大山裡玩起了游擊戰,猶如附骨之疽令人痛不欲生,加藤清正其實也接到了小西行長的求援,他知道兩大前鋒他二人算是平衡的支點,若是小西行長完了那麼難保明軍會不會轉過頭來給自己先收拾了,屆時前有如附骨之疽的游擊隊後又大明朝的大軍,形式可能會更加惡劣,所以加藤清正也是著急在心裡。進攻解決那些游擊隊吧還總是跟你捉迷藏若是不管他們直接支援平壤吧,他們就如蒼蠅一般不是偷襲你的糧道就是偷襲你的軍營,所以加藤清正也不比南邊的宇多喜秀家輕鬆,可以說年紀輕輕的他們現在正在比賽看誰白頭髮長的多了。
··············
“光海君殿下,剛剛得到訊息傳來,大王完好無損。另外大明終於派大軍前來支援我們了,據說第一戰就在鴨綠江邊的義州大敗倭寇,據說差點將小西行長殺得全軍覆滅,伏屍十多里那!”一個朝鮮義軍的斥候頭目掩飾不住激動的向著光海君報道。
“哇!不愧是上國思密達,一出手倭寇就不行了,看來我們復國的願望不久了思密達~~~”聽完後在場的朝鮮義軍各個將領們都炸開鍋了,這個勁爆的訊息在此時真的是引燃了士氣低落的朝鮮游擊隊,不然再晚一點的話,沒準真的是撐不住就要崩潰了,聽到這訊息再看見眾將領們興奮的樣子坐在首位的光海君李琿不由的暗自長吁一口氣。
先不提朝鮮義軍這裡由此士氣大振,此時另一邊朝鮮平壤城外,一陣陣肅殺之氣撲面的傳進城內,這些只是由老弱病殘以及大量的朝鮮偽軍組成的城防部隊,面對外面森嚴而立的十萬大軍來說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休整了一天之後,所有的攻城大軍計程車兵們皆是紅光滿面,一臉必勝的臉色油然而生,按照這種態勢也說不定明軍此時的驕橫,實在是這個局面已經是必死之局了,即使是按照原本的歷史小西行長身懷兩萬精銳也是照樣抵擋不住明軍的鐵蹄,所以這個時候加藤清正和京畿道的宇多喜秀家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平壤猶如一塊肥肉落入明軍的嘴巴里而無可奈何了。
城下明軍的帥帳內此次援朝大軍的各軍將領齊聚一堂,經過上次的輝煌的大勝之後,此時的帥帳內倒顯得頗為熱鬧,人皆是你一言我一語的彷彿就憑他們的嘴巴就能將在朝鮮的倭寇都清理趕緊一般,所以看著帳下這些將領越說越過分,李如松不得不出面阻止,當即“咳咳”兩聲待眾位將官都安靜之後,隨即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說道:“眾位同僚,上次的大勝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而已,一萬步也只是成功邁出了一步而已,所以還望眾位同僚莫要心生自滿驕傲之心,須知驕兵自敗;另外據錦衣衛的兄弟來報,城內的殘餘倭寇也只剩下小西行長率領的一干傷兵以及一些投降的朝鮮軍,哼哼~~~”說完李如松還不時的向著右邊下手位後面的朝鮮代表們玩味的看了一眼,這一看當即可把朝鮮的代表們給嚇壞了,這能怎麼解釋呢?證據確鑿容不得抵賴,所以朝鮮的代表們聽完後只能不斷的向李如松告饒求情,一邊痛哭流涕的磕頭一邊說著“我王實在不知此事”等等.
好在李如松也懶得搭理他們,自小生長在遼東的他怎麼會不知道江對面這群棒子們的德性呢,看見這些人的嘴臉李如松心中不由的心中惡寒,如此懦弱無恥之族怎麼會是我李如松的同族,真是丟人(注李如松祖上乃是朝鮮王室貴族來遼東避難後才安居大明入籍)
“好了,不要再說了,你們的事情自有監軍楊鎬大人決斷,現在我們還是商議下眼前的戰事吧,眾將官誰可有良策獻上啊?”李如松打斷了朝鮮代表們的表演後說完環顧了一週。
首先就是李如松的副手此次東征大軍副總兵官楊元率先發話了,說道:“我軍由於之前的大勝,在野戰裡已經幾乎全殲了小西行長軍團的精銳,所以此次攻城,末將認為沒什麼難度,所謂的奇謀劃策也面對如今的局勢也只是笑話罷了,所以我軍當以穩重為主,按部就班的發揮我軍重火力優勢直接不間斷的用大炮轟擊直到把城牆轟出缺口再灌進城去,如此我軍可勝之.”
楊元說完後下手位的眾多將領也不時的竊竊私語起來,實際上楊元的這套穩妥的戰術也是大帳內大多數將領們的心聲,他們覺得這種我勢大,敵勢弱的情況下也沒什麼其他的攻城方法,所以眾多將領們都眼巴巴的看著主座位上的李如松和一旁坐著的監軍楊鎬;其中楊鎬到時如老僧入定一般一臉的淡定好像不管自己什麼事情一般,而李如松此時卻是一臉的黑氣鄒著眉頭很明顯就是不滿意的樣子;眾將都不是傻子所以一時間都沒有說話了都是眼巴巴的看著李如松等待他發言。
其實這個時候楊鎬的心裡也是頗為氣急,本來自己走了門路按照朝廷以往的以文御武的慣例,楊鎬自然認為自己必然是能統領大軍了,誰知道這個萬曆天子卻偏偏來了個回馬槍突然任命平叛回京的李如松為總督,徹底的打了一幫子文臣措手不及,可是這也沒辦法時間太急就連寫奏章的功夫都不夠所以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個武夫當上了本屬於文臣們的專屬位置,所以楊鎬對於這個同行自然是沒什麼好臉色看,每次商議戰事都是如老僧入定一般不表態不合作的樣子;其實說起楊鎬這個人熟讀明史的朋友們必然不會陌生的,他就是後來大明和後金決戰的薩爾滸大戰的明軍指揮官,結果顯而易見大敗而歸,此人直到崇禎二年才伏法,多年來都沒事可見此人的交際能力有多強了,按照歷史上程序數年後的第二次抗倭援朝蔚山大敗也是此君的傑作,可是偏偏屢屢大敗就是如小強一般的堅挺一直活到崇禎二年,而偏偏出奇的是此君在歷史上在朝鮮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卻是頗高的,甚至於在楊鎬離開朝鮮後朝鮮王甚至去楊鎬的老家商丘差人找了一副畫像頂禮膜拜.
對於朝鮮人的思維也是無語了,不過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楊鎬的軍事三流,外交一流,為政二流;所以雖然楊鎬在現如今在大軍中表現的淡淡的但是在大事上卻絕不含糊,這也是楊鎬的聰明之處了,此君也是深諳‘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道理。
這個時候雖然城內的敵軍不多但是政治意義很大,畢竟這裡乃是朝鮮的故都而且也是朝鮮數得上大城了,所以這個時候李如松也不得不以眼色示意又望向了楊鎬,等待著楊鎬能發言一二自己也好省的回去後被那群沒事幹的御史亂噴.(未完待續。。)
注:楊鎬的歷史風評祝耀祖:“自鎬用事以來,威令不行,賞罰不信,呢私交而輕南將,則豪傑灰心,怯任,罪而卹典,則英雄短氣。“
朱舜水:賊臣楊鎬、袁崇煥前後賣國,繼喪遼陽、廣寧,滋蔓難圖。
夏允彝:鎬固庸人,且老矣,治兵年許,無所經理。
計六奇:鎬貪功自用。
張廷玉:三路喪師,收降取敗,鎬與應泰同辜。然君子重繩鎬而寬論應泰,豈不以士所重在節哉!
注二:李如松祖上其實是朝鮮人在永樂年間其祖上來大明避難就此定居遼東,自稱祖上是大唐公主後裔為躲避戰亂才去的三韓,實際上李如松和朝鮮王族有一些血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