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萬曆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自從十八日和加藤軍團大戰之後整整用了兩天的時間才剿滅對手同時可以見得倭寇卻是有些實力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拖延了明軍的進軍計劃可是即便如此也是螳臂當車罷了。而此時東征大軍步兵部隊還在前往平壤的路上,早已到達的遼東騎兵部隊卻是已經休整一天。至此李如松更是心急如焚,一天可以當做一年來過了,其實李如松也是心裡對天津鎮能否擋住倭寇主力沒有底;此前在寧夏的時候李如松確實見識過了天津鎮的炮兵兇猛以及騎兵彪悍,可是現在是野戰阻敵,一場會戰不是說有一門“偏科”的就能打好的,所以當一夜過去二十一日的辰時剛過人馬休整完畢後立刻正兵秣馬,馬不停蹄的率領三千遼東鐵騎以及五千大同、太原、宣府的騎兵共八千騎快速趕往南邊五十里處的阻敵戰場.
與此同時,平壤以南五十里背靠大同江的畔的花郎村以東十里的無名山丘戰場上,在經過山腰上明軍的十四輪炮擊後,在付出了四千人陣亡五千人重傷殘廢之後倭寇的前鋒軍團終於在其指揮官西鄉隆二的帶領下衝到了距離山腳陣地錢一百五十步的距離,這個距離山腰上的重炮早已沒有了意義,他們已經盡力了;按照角度來算山腳前一百五十步已經超出重炮的最低發射射界了,炮口實在不能再低了再加上發射這麼多輪各門大炮也差不多快打紅了再打下去恐有炸膛危險,之後的戰鬥只能依靠山腳下的那三萬輔兵兄弟們了。
輔兵這個詞,從古至今在軍隊中一直都是‘不行’的代名詞,他們的戰鬥力往往在主力部隊被殲滅後會一觸即潰也是造成大軍潰敗的罪魁禍首之一,歷史上著名的前秦和東晉的淝水之戰為什麼前秦大軍會草木皆兵呢?估計是主力沒帶多少而剛巧被劉牢之又在八公山殲滅後剩餘的輔兵的戰鬥素質底下以訛傳訛就造成了大潰敗,這種例子在歷史上數不勝數這不細說了。
反過頭來,再觀這天津鎮的輔兵部隊,他們的建軍思想本來就是為了日後擴軍後進入一線主力部隊為目標來訓練的,所以天津鎮的輔兵只不過是天津鎮冷兵器版的主力罷了,除了沒有裝備大量的火器之外其餘的和普通的明軍軍鎮的主力也沒什麼兩樣,打個比方來說現在的明軍九邊精銳是十的話那麼天津鎮的輔兵也是十,而天津鎮的主力三衛的戰鬥力則是二十;所以可以見得這些輔兵當看見越來越逼近的倭寇之時,沒有一般輔兵才有“職業素養”——驚慌失措,而是滿臉渴望嗜血等等嗷嗷叫的表情。
這麼看似詭異的場面也使得劉以生下山後沒有費多大功夫就穩住好了軍隊,開始整頓隊形準備接戰;其實像劉以生這種“極度偏科”的將領在大明大有人在,不是勇猛無謀的就是有謀而無膽的,所以偏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是極其危險的事情,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比比皆是。所幸,劉以生的命好,那些其他偏科的軍鎮將領必將會付出生命的代價,而他在天津鎮這強兵林林的環境下,再平庸的將領也能創造不敗的奇蹟,而這也是朱以歌建軍以來一直倡導的——兵強則勢壯。
“鴨子給給——”
“伊凱——”
“鴨吉吉”
此刻山腰上的炮火已經停歇,面對一百步外正向這裡快速飛奔而來的面露猙獰的倭寇,劉以生深吸一口氣,作為一個火器黨,他對於肉搏來說能躲就躲,不過在朱以歌手裡訓練這麼多年至少一個將領的武藝也是保證的七七八八的要不然何以服眾,所以面對對面兩萬多的倭寇前鋒和後面正趕上來的兩翼倭寇援軍共六萬人,他顫抖了,不過不是害怕的顫抖,而是興奮!!!是的沒有體會親手提刀殺人的刺激感是永遠體會不到戰爭的美妙的,所以對於一個純粹的軍人來說這一刻難道不是他們的最為精彩的演出嗎?
此時環顧四周劉以生率領五百人的親兵隊站在最前面,面對著這三萬人六萬顆堅毅的眼神,氣沉丹田鼓足嗓門大聲喊道:“弟兄們!我軍的形勢很嚴峻,敵軍已經全面壓上來了!對面的倭寇自從嘉靖朝開始就肆孽我朝燒殺搶掠,有多少鄉親們都命喪起手,簡直是禽獸不如!我!劉以生的親朋鄉里就命喪這些畜生之手,弟兄們!對面的倭寇若是我們不擋住他們的話,他們就會一路燒殺搶掠先是朝鮮,再是遼東然後就是京師天津,在之後就會侵入們的中原大地燒殺搶掠了,為了我們後面的家人,就是全都死在這裡也絕不能讓倭寇前進一步!”
“再有,你們和主力那些爺們都是兩個肩膀抗一個腦袋,訓練一樣受罪也是一樣但是為什麼他們他麻的都是正式工而你們只能是臨時工!這次大戰陣亡的入英烈陵園,活著的都能轉入主力我劉以生向你們保證,一口吐沫一個釘!”
“弟兄們為了轉正,為了我們身後的鄉親們!殺呀——”
“殺——”
“殺——”
經過劉以生這麼綜合又是轉正又是訴苦倭寇殘暴的等等,終於眾將士的眼裡再一看眼前奔來的倭寇儼然都是一顆顆的軍功垂涎欲滴。
九十步.
七十步.
五十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