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萬戶侯

第三十九章 初到成都(一)

旁邊同伴紛紛相勸:“此回虧本是海家使詐,並非李兄不濟,我們大家返鄉,自然不會將李兄丟下,李兄跟我們走便是。”

“客倌說得有失偏頗,那海家是松州吐蕃遺支,並非我蜀人,如果能一葉障林。”不知何時,掌櫃竟出現在旁邊,他向重眉胡商拱拱手道:“聽客倌口氣,似乎遭遇到了不幸,小店雖簡陋,但也知一言為重百金輕的道理,客倌酒錢就算小店請客,只望客倌在外,莫要再說蜀人不厚道之言。”

幾個胡商聞言,紛紛起身道歉,隨後結了酒錢,騎馬往北而去,掌櫃望著他們身影漸漸消失官道盡頭,這才回對李清笑道:“商海險惡,他們一個外鄉人怎可能鬥得過海家。”

“掌櫃不妨坐下說話!”

待掌櫃坐下,李清不急不緩問道:“我也是來成都做生意的外鄉人,掌櫃能否給我講講成都商界的情況,還有那海家是什麼回事?”

掌櫃上下打量李清片刻,笑道:“公子如此年輕就來成都闖蕩,不簡單啊!我們成都以商業繁盛聞名於世,機會多,自然風險也大,來成都從商,別的可以不說,但有幾個人是必須要知道的。”李清精神一振,目光炯炯地盯著掌櫃道:“掌櫃請說,李清洗耳恭聽!”

“公子原來是國姓,要說成都商界可謂藏龍臥虎,巨賈極多,但能在成都呼風喚雨,跺一腳岷江都要漫出來的,也只有五個響噹噹的人物,第一人,和公子一樣也是國姓,不過卻是個真王爺,官任益州別駕,姓李名琳,是我大唐讓皇帝的次子,其人富不在第一,但身份、爵位及聲望都是其他四人不能比的,所以高居第一,但聽說他年底就要回京了,可能這排名以後會有些變化;排第二的也是位大官商,官任劍南道採訪使鮮于仲通,此人雖排第二,但錢卻是最多的,李別駕一走,這第一的排名非他莫屬。”

“那排名第三呢?”小雨在李清身後突然插口問道,李清嚇一跳,一回頭,才發現所有的屬下都圍在自己身邊,只有楊釗一人在遠處悠然品茶,彷彿商界之事已和他無關。

掌櫃見眾人聽得入迷,得意地咳嗽一聲繼續道:“這第三便是剛才那群胡商所說的海家,傳聞是松州吐蕃人後裔,酒樓、商號幾乎各種行當都有涉及,但主要還是靠和吐蕃做生意發財,海家之所以被排第三的原因卻有兩個,一個是傳聞他和京中的郯王有些關係,郯王偏妃便是海家之女;另一個原因就是海家和黑道有關係。”

“黑道!”眾人異口同聲驚呼,在閬州只聽說有些流氓、潑皮,成都竟然有黑道。

“聲音小一點!”掌櫃急出聲攔道,他左右看了一下,方才低低道:“這海家是成都一霸,若有什麼賺錢的新行當,他定要插足,前幾個月就有一播州大商人得罪他家,被逼得血本無歸,最後據說連人也死在返鄉路上。”

李清心亂如麻,他不敢想象,他如果推出雪泥,那個海家又會是什麼反應,還有他的連鎖超市、大賣場,一切都是新鮮的行當。

“第四名是石家,壟斷成都的茶業;第五名是唐家,據說京師國子監、弘文館的紙都由他提供。”

掌櫃侃侃而談,但李清卻一個字也沒聽見去,他突然有種不祥的預感,心中就象被一層淡淡的灰色霧靄蒙上。

------

注1:四明狂客即賀知章,他提出歸鄉的時間是天寶二年十二月,本文因劇情需要,提前了四個月。

注2:讓皇帝即李隆基大哥李憲,將皇位讓給李隆基,被尊為讓皇帝。

注3:天寶初年,益州改名叫蜀郡,很快又要改回,所以本書就不改了,省得讀者糊塗。

------------

向各位推薦陽東新作的《誰是大英雄》,寫得確實不錯,彷彿一副北宋的社會風情畫卷。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