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遊和許國文又跟李向榮閒聊了半個多小時才出了李家的門,李向榮也一同出來把他們送出了四合院。
剛剛周遊許國文二人拎著大包小裹的進了李家,中院的劉海中可都看見了,這會兒又透過窗戶縫兒看到了李向榮親自送他們出去。
“嘿!剛剛那兩個穿中山裝的其中一個是那個什麼京城日報的主編吧?我見過一次,他大年初一就拎著東西來看李向榮來?
另一個我沒見過,不過能跟那個周主編一塊來,肯定也是個能耐不小的!這李向榮這小子到底有多少人脈啊?”劉海中目送著周遊等人出了中院,轉頭對自己媳婦兒嘮叨道。
劉海中媳婦兒正在一旁收拾飯桌,聽到這話就著手裡的筷子一敲桌沿,冷哼道:“哼!現在這李向榮可了不得了,就算是他認識玉皇大帝我都不稀奇。”
說到這兒,她突然想到什麼,囑咐劉海中道:“我說你可得多一顆心眼兒,凡事別跟閻埠貴似的跟那李向榮對著幹,現在人家風頭正盛得順毛捋!
不然你看看閻埠貴,年都沒過成,現在還在糾察隊蹲著呢。”
劉海中聽了不耐煩地回應:“你當我是傻子?這我能不知道?”
說句誇張的,他現在恨不得把臉貼到李向榮的屁股上,肯定是不會像他媳婦兒說的跟李向榮對著幹。
不過算計還是要算計的,卻不是算計怎麼讓李向榮栽跟頭了,而是算計怎麼藉著李向榮這個‘枝兒’往上爬。
自那天糾察隊的人帶走了聾老太太和閻埠貴後,他就一直在思考這麼問題,晚上做夢都在想轍。
......
正月初七過後,各個單位也都陸續開工了,濃重的年味漸漸遠去,京城恢復了往日的忙碌景象。
軍管會宣傳部主任辦公室內。
主任陳建業正坐在紅木質的辦公桌後,面色有些複雜地審閱著桌上的稿件。
他是宣傳部為數不多懂音樂的人,所以此次宣傳部徵集紅歌的專案他是主要的負責人。
現在已經結束了投稿,投稿詞曲的人已經接近三百人,他的助理小王今早才把這些稿件整理好呈遞給了他,他現在就要在這幾百份詞曲作品中挑選出最合適的那個。
“主任,這都審了一半了,還是沒找到合適的嗎?”坐在陳建業對面的助理小王本是在處理其他的工作,抬頭看到陳建國微露愁容,試探性的問了句。
全神貫注審閱詞曲的陳建業聞聲下意識的抬頭看了看對面的小王,繼而點了點頭,無奈道:“是啊!你也知道,這個年代有機會接觸音樂,受到音樂教育的人很少,二百多份稿件中曲不過五十首,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沒有水準,跟兒歌的旋律似的,難啊!”
小王聞言微微嘆了口氣,他幫不上什麼幫,也就沒多說什麼。
陳建業卻又接著道:“詞倒是不少,因為門檻低,有的人為了賺取稿費或者是嶄露頭角,就都寫了詞投了過來,但他們大多又不是專業的作詞人,頂多算是文筆不錯,寫散文應該可以......”
陳建業所說的每一個字裡面都透露著無奈,稿件已經快要見底,他盤算著如果這一批裡面沒有合適的,那就只能再徵集一輪了。
可是下一輪也不能保證有合適的詞曲供宣傳部使用,那這事兒就進入了一個死迴圈,他的工作無法進行下去,無法展開了啊!
而就當他一邊這麼消極的想著一邊翻閱剩下的稿件時,視線卻突然在其中一個稿件上停留下來,眼中的光芒漸漸顯露:“《我和我的祖國》,這個好像有點意思......”
小王聽到陳建業這麼說,也好奇地伸長脖子張望陳建業手裡的稿件。
所有投稿中作曲少之又少,而詞曲一套投稿的,更是鳳毛麟角,不出二十個。
而且這些詞曲一套投稿的,還不一定出自同一個人之手,可能是互相認識的兩個人合作完成的一首歌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