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勢巔峰:分手後,我青雲直上

第15章 一切的意義

夜色漸深時,鄭儀會請所有人去路邊攤吃炒粉。工友們起初拘謹,幾杯啤酒下肚便掏心掏肺。

“小鄭你是文化人,幫我們看看這合同有沒有貓膩?”

“我家娃在學校被欺負,老師偏袒城裡孩子,這能告嗎?”

“村裡徵地補償款不對勁,該找哪個衙門?”

這些問題樸實而尖銳,常常讓鄭儀陷入沉思。

某天深夜,張海峰送他到公交站:

“沒想到你真能待這麼久。”

“這才是真實的社會。”

鄭儀望著遠處未熄燈的工棚,語氣沉重。

“比任何學術論壇都深刻。”

最後一班公交緩緩駛來。

上車前,張海峰突然塞給他一個皺巴巴的信封:

“工友們湊的,說是諮詢費。”

鄭儀猛地推回去:

“胡鬧!”

“拿著吧。”

張海峰按住他的手。

“他們不想欠人情。”

月光下,信封裡零散的紙幣泛著毛邊,最大面額是二十元。

鄭儀眼眶發熱,最終小心翼翼地收下:

“告訴他們,我會在論壇上原原本本講出這些事。”

公交車的車窗倒映著鄭儀凝重的面容,他低頭看著手裡破舊的信封,粗糙的觸感在指尖摩挲。

裡面零零散散的紙幣,是那群農民工湊出來的“諮詢費”。

張海峰臨別時的猶豫仍在耳邊迴盪:

“鄭儀,你真要在論壇上講這些?”

“那可是大領導們參加的場合,講這些……會不會得罪人?”

張海峰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

省法學會論壇,表面是學術交流,實則是各路官員、專家、企業代表展示政績、攀附資源的舞臺。

談政策、談理論、談前景,大家都歡迎。但如果真的揭開遮羞布,讓那些基層的尖銳問題曝光在聚光燈下,有些人會坐不住。

影響前程嗎?

鄭儀望著窗外流轉的街景。

前世的他謹小慎微、唯唯諾諾,結果呢?

依舊被林志遠踩在腳下,依舊沒能真正改變什麼。

這一世,他已決定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如果連為底層人說話的勇氣都沒有,那所謂的“前程”,不過是換個地方裝聾作啞罷了。

幫助人民,就是自己的前程。

公交車到站,鄭儀下車時腳步格外堅定。

回到出租屋,他伏案修改發言稿,將那些從工地上聽來的真實案例一個個寫進去。

某物流公司惡意欠薪,工人依法申請勞動仲裁,卻因“程式瑕疵”被駁回;

某工地發生工傷事故,承包方推諉責任,相關部門互相踢皮球;

某農民工子弟被歧視,學校態度敷衍,投訴無門……

每一行字,都蘸著現實的冷與熱。

鄭儀揉了揉酸脹的眼睛,看著面前厚厚一疊手寫的發言稿。

紙頁上密密麻麻的字跡有些凌亂,修改的痕跡隨處可見,某些段落甚至被反覆劃掉重寫,不是措辭問題,而是每當想起工友們期盼的眼神,他就覺得任何修飾都顯得虛偽。

最後一頁的結尾,他用力寫下:

“法律的溫度不在於它的威嚴與完美,而在於它能為最普通的人遮風擋雨。”

鄭儀擱下筆,抬起頭時,發現窗外已經泛起了魚肚白。

天快要亮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