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陳迎新記憶很深。
那是李二即位以來第一場大規模戰爭,還是親自掛帥出征。
足足十萬人馬。
那陣勢不可謂不大,一路翻山越嶺,千里跋涉。
當時大唐國力已經非常強盛,可最後都沒能把高句麗拿下。
可見他們的實力不容小覷。
雖然自己來到大唐後讓歷史有些偏差,但大方向是改變不了的。
現在可是國家建設初期。
陳迎新皺眉問道,“他為什麼會想到攻打高句麗?”
李世民嘆了口氣:“陛下沒對我那朋友說太多,只是提了一句,有沒有可能出兵高句麗。”
“但我那朋友聽出來,陛下可能在處理完吐蕃的問題後,就把高句麗當作下一個目標。”
房玄齡一聽這話,頓時倒吸一口涼氣。
他們三人心裡都在發毛。
這不是瘋了嗎!
他們是知道眼前坐的是當今聖上的,但陳迎新不知道啊。
提到高句麗,他們心裡一陣發虛。
那個國家可不是好對付的。
房玄齡馬上說道:
“據我瞭解,高句麗城防嚴密、戰鬥力很強,這件事絕不能輕率決定。”
“如果陛下真是這個想法,後果不堪設想!”
魏徵點頭附和:
“現在大唐還沒發展到位,無論是糧草供應還是兵力都不足以支撐這種規模的戰爭。”
“這事必須勸住陛下暫緩處理。”
“真要打仗,至少得等十年後再看。”
“目前最重要的是休養生息,增加人口,積累糧食。”
杜如晦也勸道。
三人齊心勸阻李世民不要貿然出兵攻打高句麗。
他們怕就怕陳迎新一時激動,支援這個計劃,讓整個國家陷入危機。
因為這不僅僅是一件軍事行動,它牽動的是整個大唐的命運。
李世民壓根沒理會那三個大臣,目光直直地盯著陳迎新,接著追問:
“你也認為現在不是合適的時機嗎?”
“你不贊成皇上出兵高句麗?”
陳迎新點了點頭。
“眼下確實不是出手的時候,不過再等上一年倒是可以動一動。老魏說的十年時間,未免太過於謹慎了。”
聽到這話,李世民眼神立刻亮了起來,連忙問:
“你為什麼這麼看呢?”
陳迎新思索了一下,緩緩開口:
“你得讓你那位朋友先表態支援李二的想法,打高句麗這事兒,方向是對的。”
“他作為天子,你說話總得順著他的心思來。”
李世民急著追問道:
“然後呢?接下來該怎麼說?”
陳迎新皺了皺眉頭,說道:
“沒然後了啊。”
“你就真的一點應對的辦法都沒有?”李世民不甘心繼續問。
陳迎新搖了搖頭,“這方面我確實幫不上忙。”
話音剛落,李世民心裡就涼了半截。
沉默了很久,才蹦出一句話:“怎麼會沒有?你之前不還有那麼多計謀可用嗎?”
陳迎新一臉無語地說:“你是真的不懂啊。我要是再多提一個辦法,李二一定緊抓你那位朋友不放。”
“真要那樣,你那位兄弟出了事,我也別想安穩。”
說著,他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拍了拍李世民的手,繼續說道:
“你回去只說一件事就行——讓你朋友好好配合李二的情緒,只要他問到策略,就說想不出來。”
旁邊站著的房玄嶺三人終於放下心來。
剛才總算沒說出什麼具體法子。
不然的話,皇帝要是鐵了心打仗,那可真是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