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當紈絝,開局接了帝皇榜!

第106章 陳迎新是誰?

這期間,李世民雖沒細問大臣們備戰詳情,但他心裡透亮:要是沒有陳迎新獻上的“佛教滲透”之計,還有那能對付高原反應的神奇藥方,大唐絕不可能贏得這般漂亮。

以吐蕃的實力,就算敗了,也定會讓大唐損兵折將數萬!

想到這裡,李世民自己都忍不住搖頭失笑:偌大一個吐蕃,就因為惹了陳迎新,竟落得這般下場!

這事兒要是讓那位被押解的攝政王知道了,怕是要驚掉下巴。

想明白了,李世民當即吩咐史官:“此次滅吐蕃,首功記在陳迎新頭上。”

史官一臉茫然:“陳迎新?……微臣未曾聽聞此人?”

李世民擺擺手:“不必多問,照實記入史冊便是。其中緣由,你自去問房玄齡。不必寫得太過詳盡。”

吩咐完,李世民大步離去。

史官一頭霧水地退出太極宮,趕緊去找房玄齡。一番詢問後,他震驚得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恍恍惚惚地離開邢國公府。

回到史館,他提筆在《貞觀史記》冊頁上,鄭重寫下兩行:

“唐貞觀五年,吐蕃使於長安春明街觸怒民陳迎新。”

“吐蕃遂亡。”

寫完,史官盯著這兩行字,眉頭緊鎖——陛下的要求真是古怪。後人看到,怕是要一頭霧水,不明所以了。

李承乾日記

“貞觀五年,八月某日。”

“兕子和麗質今天又沒理我,跟著老師划船去了。”

“和往常一樣,我在田裡幹了一天活。”

“手上磨出兩個水泡,腳上也添了一個。”

“今天覆習了‘外翻法’和‘套翻法’。”

“老師說,用牛羊的糞水摻進土裡,地會更肥。這個要記牢,回去告訴阿耶。”

“老師今天有句話,我沒太明白。”

“他說:‘入秋耕田勤,明年必豐收。’”

“可眼下剛秋收完,為啥還要耕田?冬天又長不了莊稼。農民忙了大半年,冬天不該好好歇歇嗎?”

“老師又說,莊稼收完,一定要勤翻地,這樣土質能變好,還能把地裡的蟲子凍死。來年莊稼才長得更旺。”

“老師還說,做事要看長遠,不能只顧眼前。”

“最後這句話,讓我想了很多……”

累了一天的李承乾回到屋裡,照例在睡前寫日記。這是父皇交代的任務,要把陳迎新說的話和自己的感悟都記下來。自從來到杭州,他不敢有絲毫懈怠,寫下的筆記摞起來已有半尺厚。

擱下筆,李承乾喃喃自語:“眼看就八月中了,稻子快熟了……我親手種的那兩畝地,不知能收多少?但願能多些……”

時間一晃,七天過去。

富陽縣外一片開闊的田野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在老農的大力宣揚下,全縣不少百姓都聽說了陳迎新這位“高人”和他帶來的神奇稻種。如今這稻子眼看要收了,大家自然都跑來瞧個究竟。富陽縣兩千多戶人家,竟有大半都聚到了這裡。

陳迎新深吸一口氣,朗聲道:“吉時已到,開鐮!”

李承乾和杜塵領著幾百號人,立刻揮起鐮刀,衝進金黃的稻田。陳迎新站在田埂上,手心微微冒汗,心情忐忑。

李麗質款步走來,輕輕將自己的小手放進陳迎新手心,軟語安慰:“哥哥別擔心,這次定能大豐收。你看,每株稻穗都沉甸甸的,多飽滿。”

陳迎新勉強笑了笑:“希望如此。”

很快,李承乾負責的那一畝地就割完了。他興奮地跳起來,聲音都變了調:“天哪!我這一畝地,收了整整四十石!”

緊接著,其他人負責的地塊也陸續收割完畢。圍觀的百姓們按捺不住,紛紛湧上前幫忙清點、過秤。

“三十五石!”

“三十七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