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幾周過去。
今天是專案內各個小組集合討論的日子。
十五位助手此時都聚集在專案的會議室裡面,互相交流自己的收穫。
事實上陳神並沒有要求他們搞這樣一個討論會。
陳神現在忙著消化系統公佈資料裡面的液化神經元連線技術,對於他們完全是放養的態度,哪裡有空管他們?
當然,如果他們遇上了問題,找上門來詢問的話,陳神還是會耐心解答的。
只不過平時真的就只靠他們自覺了。
不過在場的人都經過深思熟慮才被選入專案的,自然不是沒有主觀能動性,還要別人催促著才肯去學習的人。
所以他們每週都會有一天聚集在一起,討論最近自己對u盤裡面知識的理解。
這是很有必要的。
機甲的各個系統從來都不是相互獨立的。
就如同作業系統,需要考慮到神經元連線系統的各種引數,同時也要全方位瞭解機甲的能源動力等等各方面的資料才能進行編寫。
在不熟知上面資料的情況下編寫出來的作業系統根本不可能被搬上真正的機甲。
能源系統與動力系統也是同理,如果不清楚作業系統和連線系統的耗能和效能怎麼能保證機甲的能源和動力充足?
這還只是小型的機甲的要求。
如果是電影裡面的大型機甲,各個系統甚至還要根據駕駛員的不同,來對各個系統的各種引數進行調整,以便於駕駛員操控機甲。
“上個星期,我已經對神經元連線技術的基本原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現在已經基本理解。”楊星說道。
“神經元連線技術,可以說它的高深遠超乎我最初的想象。”
“它不僅僅要求在神經科學有非常深入的瞭解,在機械、程式設計、數學等等學科上的要求也同樣不低,如果沒有這些知識,我在理解了技術原理之後,根本沒有辦法再往下深入一步。”
他這句話一說出,組裡的其他人都是同樣叫苦,楊星這個研究生是這樣,可是他們這些博士生又何嘗不是?
他們本來還以為陳神14歲,連大學都沒讀到,哪怕是個天才,自己也不至於表現得太差。
沒想到自己才剛剛理解了第一步,就看不下去了,真看不下去了。
現在u盤裡面的資料對他們來說,簡直就像天書一樣。
他們就一研究神經的,懂什麼機械原理機械電子,懂什麼工程力學,懂什麼系統程式設計啊!?
啊!?
但是對於神經元連線技術來說,不懂機械原理機械電子,怎麼連線機甲啊?
不懂系統程式設計,連線系統怎麼執行啊?
楊星聽著同伴的訴苦,反射性地擦了擦汗,他這幾個星期來,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剩下的時間還不是在研究相關知識,就是在看書,再不然就是到車間現場看技術隊拆解拳擊手號當放鬆。
也正如他所說的那樣,他現在的研究學習已經到了瓶頸,沒有其他方面的知識,他將在這項技術上寸步難進。
現在擺在他面前的道路有三條,一是去自學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二是隻瞭解其他學科的基礎理論,然後與其他學科的專業人士一起研究學習,大家互相幫助;三就是直接住在陳神的宿舍裡面,有問題就問。
但是第三條顯然是不可能的。
現在的楊星面臨的就是陳神最初的困境,沒有一個好到變態的腦袋瓜子,這些技術和理論即使是糊你臉上,你也看不懂。
楊星自然沒有陳神這樣的腦袋,所以他這一番訴苦就是想在現場的人裡面找一些同道中人,大家抱團取暖,湊合著一起學習進步。
神經連線小組的人剛剛說完,那邊的系統程式設計小組開口了。
“你們那算個啥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