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史前當野人

第305章 起始之地

現如今,國內考古學的發展已經過了單純追求數量的階段,對於物質文化史的研究,人們最關心的是一個地區古代文化的年代和特徵。

這個目的對資料的精度要求不高,例如對一定區域內,只需瞭解有無某個時期的遺址,可以不必知道這一時期的遺址的確切數量;在一處遺址上只需採集一些足以反映時代面貌的標本,該遺址的佈局結構等問題則沒那麼重要。

因此用到的田野調查技術相對簡單,多為考古學者根據一些線索的實地考察,在遺址上收集一些能夠代表文化特徵的陶片之類,只要能夠藉此說明遺址的年代和特徵,目的就達到了。

調查報告的編寫也基本遵從相同的模式:將調查的遺址標註在甚至是沒有地貌內容的簡單地圖上,把若干遺址上採集來的遺物分期、分組,並以此作為本次調查工作的主要收穫。

至於遺址的方位座標、規模四至、環境特徵、不同階段的堆積情況等,則無關宏旨,可以從簡,甚至忽略。

說白了還是因為人力、物力有限,經費不足,必須抓大放小,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重要的專案中。

考古畢竟是冷門學科,不產生任何經濟效益,自然沒那麼受待見,在哪個國家都一樣。

各省市的文物考古研究院(所)裡都堆滿了調查報告,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重見天日,其中又以舊石器時代的遺址最不受重視。

張天和林鬱此次的“探索發現”之旅,首先造訪的便是當地的文物考古研究所,從塵封的檔案中查詢蛛絲馬跡。

一萬年的時間足以掩埋一切痕跡,比如河畔部落曾經居住的森林,現在已退化成一片荒漠,單憑他二人的力量,絕無可能將每一個遺址都找出來。

好在不只有他們,翻看著這些無人問津的調查報告和文獻資料,歷代的考古學者彷彿也穿越時光而來,為他們指明前進的方向。

確定了疑似的目標,再帶上本地的考古人員前往實地考察,撰寫新的調查報告。

林鬱夙來低調,就連她的同學都罕有人知曉她的家世,然而失蹤事件一出,現在全國人民都知道她有一個院士爺爺,圈內人更不必說。

得益於此,兩人每到一處研究所,都受到熱情地接待,林鬱提出的要求也幾乎是有求必應。

一些領導甚至拿她教育所裡的實習生:“我說了多少次,讓你們多去田野,田野才是考古學的根基!看看人家,放假旅行的途中還不忘學術研究!人家起點比你們高,還比你們努力,什麼叫差距,這就叫差距!”

教育完自己的學生,領導扭頭就把事情告訴林維新,將林鬱誇上了天,順帶拍拍林維新的馬屁,什麼“將門虎女”啦、什麼“林院士後繼有人”啦,諸如之類。

林維新起初沒有往心裡去。

人類迄今已有三百多萬年的歷史,留下的遺存不可勝數,而考古學從開始到現在最長不過150年左右的時間,經過考古發現和發掘出來的歷史遺存僅僅是整個人類遺存的冰山一角,林鬱能夠有所發現,應該只是運氣比較好。

因此最開始的時候,林維新在電話裡是這樣說的:“調查報告寫得不錯,沒給你導師丟臉。”

隨著全國各地的調查報告紛至沓來,林維新再坐不住,驚問:“讓你去散散心,你怎麼一天一份報告?!”

林鬱倒是很淡定,隨口說:“路上碰到了,就順便調查了下,總不能視若無睹吧?”

這蹩腳的理由自然騙不到林維新,調查報告中提到的遺址大多位於深山老林,這可不是正常人旅遊會去的地方。

“你這樣亂來,小張沒有意見?”

“他能有什麼意見?野外探險什麼的,他最喜歡了!是吧,張天?”

張天湊到螢幕前向林院士問好。

林維新開玩笑說:“你要是被威脅了,就眨眨眼。”

兩人都被這話逗笑了,就連林鬱也沒有想到,爺爺一大把年紀了,還能緊跟潮流。

“說正經的,我找到的這些陶片和茶鎮遺址發掘出來的陶器在燒製工藝上有相似之處,而且陶身上都有類似的紋路和符號,所處年代也接近,或許在文化上有一定的關聯性。”

這一點林鬱在報告中也提到了。

林維新自然明白,這一發現非同小可,茶鎮遺址目前仍被視為單一的聚落,若能證明其文化有擴散性,其影響力甚至擴及千里之外,無疑將重新整理人們對生活在舊石器時代末新石器時代初期的原始先民的認知,這在整個考古史上都意義重大!

但他秉持著嚴謹的治學態度,表示憑現有的資料還不足以支撐這個結論,他會聯合各地的院校和相關單位收集更多的線索和證據。

……

國內的考古圈子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在兩人抵達東北之前,林鬱走到哪兒哪就有新發現的“柯南”體質已經傳到了當地同行的耳朵裡。

得知她即將到東北一遊,眾人都有些期待。

東北已經很久沒有出過像樣的考古發現了,就拿2021年評選的“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來說,東三省一共才五個專案入選,幾乎只有獨佔14項的豫省的零頭!

而在東三省中,又以黑省的考古起步最晚,最為落後。

黑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員李曉東為兩人介紹本省最具代表性的考古發現,如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金上京會寧府遺址等等。

林鬱卻直言想檢視舊石器時代的調查報告。

李曉東反應很快,立刻話鋒一轉道:“說到舊石器時代,那就不能不提小南山遺址了……”

小南山遺址位於烏蘇里江左岸的小南山,早在1958年就被考古學者發現了,但由於當時的經濟和技術水平落後,再加上國家對考古事業的重視程度不夠,大規模的發掘直到2015年才進行。

該遺址的第一期文化遺存距今約17000-13000年,比張天和林鬱穿越到的時代還要早!

而且,在小南山南端山崖下同樣發現了一處“猛獁象屠宰點”,可惜地理位置相差太遠,和兩人的記憶對不上。

林鬱問:“有沒有位於本省西部靠近內蒙一帶的調查報告?”

“本省西部……那就是嫩江流域了。”

李曉東有點驚訝,心想這二人分明是有意識地在尋找著什麼。

“可是有什麼線索嗎?”

調出相關的電子檔案,李曉東試探著問。

“沒有,只是隨便看看。”

林鬱打個哈哈,隨即專注於眼前浩如煙海的資料,不再多說。

李曉東不清楚兩人在找什麼,站一旁看了會兒,發覺幫不上忙,便默默退出了檔案室。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