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福安長公主生的活潑可愛,聰明伶俐的出奇,先皇從另眼相看到愛不釋手,再到不錯眼的捧在手心裡。
一直到先皇去世,福安長公主的飲食起居,都是先皇親自看護照料,到現在,經歷過前朝的老臣還記得當年先皇一邊和他們議事,一邊給福安長公主餵飯,或是拍著福安長公主哄睡的情形。
福安長公主八歲那年,先皇一病不起,臨大行前,唯一不放心的,不是家國基業,而是這個小女兒。
先皇當年並不喜歡皇上,在福安長公主出生前,先皇十分喜歡皇上的異母弟弟皇三子,差不多已經決定了要讓皇三子繼位。
福安長公主出生、漸漸長大,先皇開始在皇三子和皇上之間猶豫不定,畢竟,皇上才是福安長公主嫡親的哥哥,先皇那時常常和大臣感慨,說福安要是個男孩子,必定是千古一帝。
先皇一病不起時,下了決斷,傳位給皇上,只是因為皇上是福安長公主一個孃的嫡親哥哥,皇上繼位,對福安肯定更好一些。
先皇臨大行前,死死揪著皇上的手,讓他對天發誓,要守護福安一輩子,讓福安一輩子順心遂意。
皇上對福安這個唯一的同母手足,本來就十分疼愛,因為這些事,這份疼愛中又多了一份感激。
皇上極寵周貴妃,周貴妃不管跟誰鬧彆扭,皇上必定責備對方,只有跟福安,皇上必定責備周貴妃,必定讓她去給福安陪禮道歉,不管誰的錯。
好在福安雖然這樣萬千寵愛於一身,卻是個真正有大智慧的,自從先皇走後,特別是這些年,一年比一年低調,不光對被皇上放在心尖上的周貴妃退避三舍,就連諸皇子公主,也從來都是主動退讓。
因為這些,皇上對她越發疼愛無比。
周太后從福安十七歲那年起,就滿天下給她挑駙馬,可挑來挑去,不是這兒不好,就是那兒不合適,一直挑到福安十九歲那年,太后受了寒,一病不起,這一病,纏纏綿綿病了將近兩年。
這兩年裡,福安搬到太后宮中,衣不解帶侍候母親,這親事,自然就擱到了一邊,兩年後,太后撒手走了,福安長公主哭的暈過去好幾回,將太后送進皇陵,就沒再進城,在太后常去的寶林庵住下來,一定要替太后守滿三年孝。
福安雖說脾氣好,可打定了主意,連太后活著時,也只能隨著她,皇上心疼妹妹,就讓人擴建了寶林庵不遠的一處皇家別院,給福安長公主居住。
三年孝期滿,福安長公主除了服,卻換上了緇衣,並且遞上了一道求皇上允可她落髮的摺子,說是要替先皇和太后,以及皇上哥哥祈福修行。
皇上駁回了摺子,福安再遞,一連幾個來回,皇上沒辦法,折了箇中,修行可以,不許落髮,也不許天天穿那些粗布衣服,吃那些沒油的飯菜,日常起居,還是要按照皇家長公主的規制,一應供奉,要和從前一樣。
福安長公主勉強答應了,就這樣,福安長公主就長住在了寶寺庵旁邊的別院裡,日常除了去寶林庵聽經修行,也經常在寶林寺做一些祈福法事,替皇上兄長,和天下萬民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