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科技從手機開始

第38章 星雲空間

其他手機廠商到底跟不跟進全面屏,只有小米和金立有訊息,剩下的在不在做,誰也不知道。

金立向來激進,曾經也是功能機時代的一位王者,他們選擇做全面屏手機,在劉大郎的預想之中。

聯想的重點不在手機上,ov只有做出來的,才會拿出來宣傳,立項但沒做出來的,很少會公開。

還有華為,現在的華為ascend p7風頭正勁,劉大郎知道這是一款真正改變華為合約機口碑的產品。

後來的聯名徠卡,更是一舉打破人們對手機的認知,獲得使用者青睞,成為年輕人第一部徠卡相機。

聯名這種東西,到底好不好?當然好,星雲科技也會在不久和其他廠商聯名,不一定是相機品牌。

星火遊戲手機和各大遊戲、動漫廠商聯名,星雨則和相機品牌、熱門ip聯名,至於未來的旗艦……

真正的旗艦機,需要靠聯名來提升自己的身價嗎?本身實力夠強,就不需要靠這些外在的東西。

在劉大郎看來,星雲科技的旗艦機,不說全都是自己的東西,起碼80%得是自己生產出來的。

把各個渠道的硬體組裝起來,再安裝一個系統,貼上品牌就是自己的東西了?那不就是組裝廠?

不能這麼幹啊!看看後來的各大手機廠商,哪怕做不了頂級硬體,也都在軟體方面下了功夫。

星雨系列第一款手機都還沒釋出,倒也不用這麼著急就聯名,先打出名號,站穩市場才是重點。

目前星雲科技,只有一款真正能打的機型:星火-烈,可它畢竟是一臺3g手機,銷售週期不夠長。

其他手機廠商怎麼做,劉大郎不管,現在星雲科技的當務之急,是把nebula6系列產品給做好。

印度才是星雲科技的主場,劉大郎動身回到印度時,看到了什麼叫做鋪天蓋地、漫山遍野的廣告。

整個新德里外圍區域,但凡能看到的地方,全都是星雲科技的大幅宣傳海報,以及星雲雙色logo。

賈因的做法簡直喪心病狂,搞得劉大郎有點慌,因為當一個產品人盡皆知時,每一步都得小心。

印度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放寬政策,吸引星雲科技這樣的廠商,誰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背後捅一刀?

“賈因,我們的目光不要一直侷限大城市裡,nebula手機足夠親民,可以再向落後的地區擴張!”

之前受限於地理因素、道路等其他因素,有的地方星雲科技還沒插手進去,星空速遞也送不到。

現在再進軍這些地方,依舊有困難,但困難不會像開始一樣那麼大,可能不賺錢,也賠不了錢。

“boss,我們透過40個星雲科技分部擴張,已經有了兩千家星雲直營店,將近一萬個星雲專櫃!”

論出貨量,現在的星雲科技早已不同往日,可論體驗、論產品力、論手機質量,還遠遠不夠。

紅米出現在印度市場,已經給劉大郎敲響了警鐘,一旦同價位有了其他選擇,就會出現激烈競爭。

手機廠商之間互毆,對手機廠商又沒有好處,為了佔領市場只能拼價效比,得到好處的只有使用者。

相比於使用者受益,劉大郎更想要自己賺錢,小米那邊的態度還很模糊,不清楚他們到底怎麼做。

最好的選擇是合作,先把其他廠商踢出低端市場,然後再進行競爭,或者按照一定的協議共處。

與此同時,小米公司總部,雷布斯終於給劉大郎回了一個電話:

“您好,您撥打的電話暫時無法接通,請稍後再撥!sorry…”

雷布斯:……

此時,不知情的劉大郎,正在檢視nebula系列產品的詳細出貨報告,以及市場份額統計表。

目前在售的有nebula4系列、nebula5系列一共六款手機,加上nebula k1一共是七款手機。

今年的1、2、3月份,七款手機線上出貨量足足有319萬臺,最給力的線上出貨渠道是電視購物。

線下出貨量就非常恐怖了,是線上出貨量的兩倍以上,總計有754萬臺,合計下來1073萬臺。

這還是因為nebula6即將發售,nebula4、5銷量下滑後的水平,放在之前,銷量會更高。

整個第一季度,印度手機總出貨量為3874萬臺,星雲科技佔了將近28%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二。

為什麼之前還能當第一,現在成了第二?因為三星開始發力了,國際巨頭一出手就搶回了份額。

不過沒關係,星雲科技除了正規手機之外,他們還有一半的山寨手機市場份額,加起來還是第一。

當然,這一半的市場份額其實是虛標的,星雲科技只出配件和原材料,賺的錢跟正規市場沒法比。

昔日霸主諾基亞,只剩下了10%的市場份額,並且在前段時間,被微軟收購了旗下所有業務。

微軟雖然猛,但對造手機這塊,沒有那麼擅長,諾基亞這個爛攤子一接手,他們也整不起來。

在各大手機廠商市場份額調查之中,劉大郎終於看到了幾個熟悉的名字:一加、魅藍、還有酷派。

其中最有威脅的當屬魅藍,這可是一個價效比比紅米還強的“青年良品”,不過劉大郎不在乎。

在印度,星雲科技已經掌握了先發優勢,其他廠商想要來競爭低端市場,只會碰一鼻子灰回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