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想法同樣也是其他廠商的想法,所以除了官方,現在沒有一個科技公司願意投入這麼多。
星雲科技和華為不一樣,在星雲科技,劉大郎一手遮天,華為則不得不考慮多方利益來進行研發。
目前來看,星雲科技已經走上了跟華為不同的路,星雲科技的發展模式,就是要成為下一個三星。
從設計到研發再到製造一條龍,採用同款模式的還有英特爾,這種模式看似很無敵,實則不然。
把生產相關的技術交給專業企業,才能提高產品質量,縮短生產週期,實現企業盈利的最大化。
華為的投資者眾多,為了實現盈利就不可能採用跟星雲科技一樣的模式,所以二者註定分道揚鑣。
現在讓華為高層頭疼的是,星雲科技的實力似乎比想象中的要強,已經對華為造成了一定威脅。
他們早就想做自己的系統,並且已經在做了,而星雲科技不但做了出來,還能跟ios正面對剛。
一旦星雲os發展起來了,還能碾壓安卓,不光消費者會放棄安卓,連手機廠商都會放棄安卓。
“必須加快研發自己的系統,否則星雲os發展起來時,會有很多小廠放棄安卓,轉投星雲os!”
華為參戰了,壓力一下子就來到了星雲科技這邊,劉大郎在回到星雲科技總部後立馬開始準備。
且先不管其他手機廠商的反應,儘快為星雲os適配主流應用才是最關鍵的,星雲手機該賣就賣,星雲專櫃和大郎直營店該開就開。
先把線下渠道鋪設好,為大郎v8和大郎8的銷售鋪路,同時進一步擴大大郎科技的底層影響力。
將大郎科技徹底打造成低端“活力良品”,同時擴充套件產品線,大郎電視機、平板等都不能落下。
大郎t15,也就是nebula ae 15,以及大郎pad2/nebula pad2,最好在三月份之前就能量產上市。
中間的時間足夠了,畢竟在印度那邊,nebula7系列手機還沒有完全準備好,還需要等一段時間。
在星火-熾釋出後,賈因隔了半個月,在印度也釋出了星火-熾的套娃機型nebula k2,依舊反響平平。
倒是安巴尼的幾款真錢遊戲,使用者數量一直在暴增,賣的最火的機型還是nebula6s和pro版本。
nebula6系列手機,自從出來之後,一直霸佔著印度手機市場的銷量前三,因為價效比太高了。
最便宜的nebula6四捨五入相當於不要錢啊,再配個信城實業的4g套餐,相當於白領一臺手機。
不過nebula6打起遊戲來實在太卡,日常使用也有點吃力,所以nebula6s成了印度手機的銷量王。
第二名是nebula6,第三名則是nebula6 pro,至於nebula k1和k2,銷量直接掉到了20名開外。
17999盧比和28999盧比的起售價,顯然超過了大部分印度人的承受範圍,所以銷量一直上不去。
星雨meteor1同樣如此,33999盧比的起售價,就算有帕度柯妮代言,印度買得起的人也不是很多。
這三款手機面向的使用者畢竟不是普通人,所以在銷量上一直都不溫不火,但nebula7就有點難了。
nebula6系列三款手機直接血洗了印度低端手機市場,下一代nebula7系列手機註定沒有存在感。
儘管賈因已經很努力在造勢宣傳了,但經過市場部的調查,印度人目前的購機慾望普遍不是很高。
所以nebula7釋出時間會再延後一些,比大郎8的釋出時間要晚兩個月,屆時再同步發售其他新品。
nebula7和大郎8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套娃機型,但在定價上,兩個系列機型的最低配起售價一樣。
大郎v8起售價599元,nebula7起售價5999盧比,在配置上也一樣,不同的只有外觀上的設計。
現在的劉大郎已經不需要再一直往印度跑,只需要在一些重要場合去就行,但他一直有一個顧慮。
安巴尼不可能永遠跟星雲科技保持合作,微軟也不可能一直用星雲os,他們兩個會不會合作?
到時候夾在中間的星雲科技就好像一棟搖搖欲墜的高樓,以防萬一,劉大郎必須早做準備才行。
賈因已經準備好要開拓新的市場,只有劉大郎這邊還沒有準備好,他們還需要一代更強的產品。
就在國內星雲科技開展各項工作之時,錘子科技再次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當中,公佈了一款新品:
“錘子t1 plus!”
錘子t1的升級款,據羅玉龍所說,錘子t1 plus的執行速度要比錘子t1高出15%,而且是限量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