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科技生產的第一批nebula2系列手機,總共庫存有兩百萬臺,分到四十個其他城市的分部,每個分部才五萬臺。
一天賣出兩百萬臺,星雲科技還沒有那麼大的實力,前方之所以庫存不足,是因為每個分部還要再把貨供應到每個線下店手裡。
在一些地方偏遠的地區,還不知道星雲科技的首場釋出會,給印度手機市場帶來了什麼樣的衝擊。
最終,星雲科技總計用時十五天,就將兩百萬臺nebula2系列手機,外加三十萬臺星雲電視機nebula ae 12銷售一空。
“加快資金回流,第一批收益到賬後,立馬投入到生產!”
第一批產品一共給劉大郎帶來了6萬的積分,看起來跟nebula1系列剛進入市場時的收益差不多。
實際上並不是這麼算的,因為nebula1系列幾乎是純利潤,而nebula2系列其中至少有一半的利潤用到了營銷上,分給了經銷商。
這是打通線下渠道所必須付出的代價,相想為什麼ov會在華夏賣得比同配置的手機貴兩千塊錢?
在國內這部分成本全由消費者來買單,在印度想讓消費者為這些而買單,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參考小米的模式能不能行?答案是不行,小米在創立之初就完成了線上渠道的整合,而現在的印度線上渠道才剛剛有一個雛形。
用線上產品的價格,線上下渠道賣貨,除了能將成本壓到如此低的星雲科技之外,恐怕只有山寨手機廠商才能做到了。
山寨手機畢竟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而星雲科技,現在可是正兒八經的新興手機品牌。
nebula2系列手機半個月銷量就衝上了兩百萬臺,再加上nebula1系列手機,和星雲電視機nebula ae 12,半個月銷量直奔三百萬。
這樣算下來,就算後期市場有疲軟,星雲科技在2012年第四季度的銷量都能衝上千萬級別。
屆時,星雲手機單季度市場份額將會直衝40%,面對這種局面,諾基亞和三星自然不會坐視不理。
諾基亞首先在低端功能機上進行了一波大幅度的優惠,隨後開始在星雲科技顧及不到的中端市場發力,接連推出了三款新品。
並且售價全都打到了一萬二盧比左右,這要是放在以前,諾基亞賣一萬二盧比就是妥妥的亂殺。
而在現在,售價僅為一萬二盧比,配備3000萬畫素攝像頭的諾基亞中端機新品居然無人問津!
一方面可以看出諾基亞帝國已經垂垂老矣,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來,抱守塞班系統的諾基亞根本沒辦法與安卓正面對抗。
有了更便宜,更好用選擇,誰還會再去買又貴又不好用的產品?
三星的市場策略跟諾基亞十分相似,低端市場直接就放給了星雲科技,將精力集中在中高階。
畢竟國際大廠的傲氣在這裡,不可能自降身段,去跟山寨出身的星雲科技在低端市場廝殺。
再加上三星目前的主要進攻火力都集中華夏,這才是大蛋糕。
誰又能想到,現在在華夏如日中天的三星手機,用不了幾年,三星就會丟掉華夏市場呢?
印度市場份額最大的兩個手機廠商預設了星雲科技的發展,可各大電視機廠商們紛紛不幹了。
“你們手機廠商爭奪市場,關我們什麼事!你出4499盧比的32寸電視機!這不是擺明了要開戰?”
於是乎,星雲科技一個月就被九家電視機廠商以“惡意競爭”、“低價傾銷”、“產品存在質量問題”等理由起訴到了法庭。
諾基亞和三星一看,嚯,居然還有這等好事,於是也來參了一手,以“電池安全不合格”、“外觀侵權”等理由起訴了星雲科技。
好在星雲科技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每打一場官司,都大肆宣言,搶佔到了輿論的制高點。
高價效比的星雲科技毫無懸念地獲得了平民阿三的大力支援,同時也有一部分“磚家”認為:
在印度,大部分的富人根本不在乎窮人的意見,星雲科技獲得了平民阿三的支援,又能怎麼樣呢?
事實真的如此嗎?
星雲科技在高層對抗上的確不佔優勢,可在市場上,nebula ae 12直接就殺瘋了,每天的貨一出來,當天就能賣的一件不剩。
星雲電視機在高層對決期間被迫停產了,但誰也不知道,星雲科技工業園裡還有多少“存貨”。
別忘了星雲科技的手裡還有孟買電子城,只要有貨,根本不用擔心沒辦法出手掉的問題。
按道理來說,這些電視機廠商不可能告贏星雲科技,那為什麼連帶諾基亞和三星也要來告呢?
原因就在於星雲科技的背後支持者信城實業集團採取了冷眼旁觀的態度,不但沒幫星雲科技,甚至還援助了星雲科技的競爭對手。
“這是要敲打我們啊!”
劉大郎嘆了口氣,心裡明白信城實業集團的意圖。
無非就是因為星雲科技最初借了信城實業集團的勢力發家,卻沒有給足他們足夠的利益。
“老大,咱們該怎麼辦?”
阿米爾急得團團轉,劉大郎雖然已經有了決斷,可是一想到要放棄一大塊蛋糕,還是忍不住肉疼。
“立馬召開高層會議,我有事情要宣佈!”
——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