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內容已更新!)
產品設計上的問題終於解決了,星雲科技初代電視機產品nebula ae 12的外觀已經有了一些未來智慧電視的影子。
兩厘米的邊框放在現在已經夠窄了,整機厚度也控制到了三厘米以內,螢幕用上的依舊是d級lcd螢幕,480p的顆粒感相當感人。
可以說整個產品除了屏佔比略微高一點點,更加輕薄之外,其他方面一無是處,但是它的成本卻非常低,每臺成本只需要217塊錢。
佔比最高的成本依舊是螢幕,好在有了地球回收站,各種原材料源源不斷地送到星雲科技工業園,成本才能直接壓下來。
劉大郎立馬開了第二條d級lcd螢幕生產線,將產量迭加到了3000/小時,螢幕這種東西,只要生產出來,就不怕沒有用處。
同時,星雲科技工業園的生產工廠還進行了進一步擴張,因為初代電視機產品同樣沒有達到d級。
而且全自動組裝生產線的產能有限,單獨開一條生產線,算下來的成本還不如直接用工人來組裝。
按照劉大郎的計劃,第一條d級全自動組裝生產線產能拉滿之後,就直接全部用來生產nebula2s和nebula2 pro兩臺手機。
再開一條d級組裝生產線,用來生產nebula1系列手機。
十一月後,nebula1系列手機將全部停產,給加量不加價的nebula2系列手機讓出市場。
九月中旬的時候,劉大郎就讓阿米爾的手下放出了一部分訊息,星雲手機作為目前印度市場上的新生代,自然引來了不少關注。
可憐了印度四大民族手機品牌“milk”,還沒嶄露頭角,就被星雲科技一棒子給敲了下去。
好不容易重新調整了戰略,準備捲土重來,在低端市場跟星雲科技競爭一下,結果星雲科技轉頭就放出訊息:nebula2要來了!
“星雲科技!五個月!你知道我們這五個月是怎麼過得嗎!?”
傑恩看著覺悟日報上,星雲科技即將召開新品釋出會的新聞,雙目赤紅,一旁的員工則滿臉擔憂。
“boss!我們這……”
“要不把釋出會的時間往後拖一拖?有點碰不過星雲科技啊!”
“或者我們在他們釋出會之前,先開釋出會,利用中間的時間差,說不定還能小賺一筆……”
“只是咱們這定價……”
節衣縮食後,micromax終於把成本壓了下來,造出了一臺成本只有3587盧比的入門智慧手機。
可是經過比對之後,他們才發現,這臺智慧手機連售價僅為3399盧比的nebula1s都打不過。
硬體上不如就算了,軟體上他們只有十幾個技術人員,系統用的也是原生安卓,只是給原生安卓做了一套美觀了一點點的面板。
同樣的聯發科晶片,nebula1s在軟體響應速度,實時網速、訊號、功能、系統流暢度上都完爆了他們的換皮安卓系統。
傑恩也明白micromax很有可能打不過星雲科技,但他就是不甘心,明明這麼好的局面,為什麼會被一個外來者給攪和了呢?
他不知道的是,印度手機市場相比於華夏手機市場,競爭簡直太溫和了,華夏手機市場才是真正的群魔亂舞,血流成河!
劉大郎不願意現在回國的原因就在這,國內拼殺太激烈了。
星雲科技如果積累的資本不夠,很容易在混戰當中淪為炮灰。
3g時代的國內智慧機一度拼殺到了200塊錢以下,這是什麼概念?200塊售價的智慧機,比nebula1s的生產成本都要低。
沒有運營商的支援,星雲科技拿什麼打?再加上4g時代馬上要來了,國內的手機戰場只會更加慘烈,並不利於星雲科技發展。
劉大郎的計劃很簡單,將印度的對手一個一個斬落馬下,儘可能地佔據更多印度手機市場份額,迅速壯大自身,完成資本積累。
國內的4g時代星雲科技可能插不進手,但印度的4g時代星雲科技完全有機會去競爭,這是星雲科技統治印度市場的最好機會。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劉大郎會安心在印度當一個土皇帝,就算國內的4g時代沒機會,還有5g時代啊!
在這幾年時間裡,星雲科技要做的就是不斷累積資本,不斷研發新技術,為將來做準備。
星雲科技在劉大郎的帶領下野心勃勃,將矛頭對準了現階段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諾基亞!
至於三星,他們想競爭也競爭不過,況且三星對星雲科技並不感興趣,他們的主要市場又不在印度,沒必要跟星雲科技死磕。
哪怕三星什麼都不做,依然會有數不清的人願意用更高的價格去購買三星手機,這就是國際大廠!
曾經功能機時代的王者:諾基亞,倒是有心跟星雲科技競爭市場,問題是競爭不過啊!
行動遲緩的諾基亞,在現在的局面下根本沒法和星雲科技打!
2012年第三季度,星雲手機的出貨量在印度節節攀升,已經在不斷追趕三星手機的出貨量。
星雲科技單季度的市場份額更是達到了14.1%,若不是受限於產能,這個數字還會再高一截。
三星的市場份額依舊穩如老狗,在20%~25%之間徘徊,另一邊的諾基亞已經跌到了40.5%。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