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最開始兩款星紀2018會主要在一二三線城市賣,這裡的年輕人比較多,通勤需求高,且經濟實力能夠負擔得起萬元上下電瓶車。
除此之外,星雲新能源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專案,那就是和華夏官方電網進行合作,在各大城市建立起星雲科技專有的充電站。
集手機、平板、膝上型電腦、電動車、新能源汽車快充於一體的星雲充電站,並且還會提供一定的遮風擋雨、臨時休息等服務…
這個合作專案的推動進度會快很多,在兩款星紀2018上市之前就會有一部分充電站竣工,還可以給市面上已有的新能源汽車充電。
當然價格方面可能會貴一些…星雲充電站的建設速度也是理所當然的快,這年頭錢到位什麼都好說,更何況星雲科技的地位在。
跟華夏官方合作也是越來越深入,涉及到的領域也越來越多,能源、通訊、晶片…甚至是各種高科技領域的核心技術,比如磁懸浮…
劉大郎還記得在10年左右,小學的科學書上還在宣傳磁懸浮列車,後來卻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原因就在於研發成本太大。
且實用性、綜合價效比並不高,於是華夏官方便把這個專案給擱置了,直到星雲科技重新開始研發,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後——
華夏官方才再次參與了進來,可惜的是,依舊有不少專家並不看好磁懸浮技術用在新能源車上,不夠穩定、不夠安全是根本不行的。
尤其是上路後的各種變數…事故發生後的安全性…維護成本的高低…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還有一些聽起來很離譜但很現實的問題:
磁懸浮球形輪胎不會直接固定在產品上,萬一輪胎被偷走了怎麼辦?遇到電磁干擾,會不會影響整體的控制性?沒電沒磁了怎麼推?
亂七八糟的一大堆問題,讓星紀專案組的人每天都焦頭爛額,數不清的方案新鮮出爐後,又被一個個否定,回爐重造後再提交上去。
目前星紀概念車僅僅只能做到啟動、懸浮,想要真正讓這臺車跑起來,重點在於球形輪胎內部的萬向動能裝置,研發成本實在太高。
迫不得已,劉大郎直接耗費巨大代價用《科技寶典》兌換出了一整套的萬向動能裝置生產線,但具體研發時間還需要重新進行設定。
至於為什麼不兌換全部技術…實在是囊中羞澀,今年下半年的星雲科技峰會,涉及到的高科技產品實在太多,必須要有取捨才可以。
星紀概念車的量產上市是必然的,只不過不是現在,因為光兩款星紀2018就足夠兩年不更新了,哪怕是賣到2022年配置依舊很能打。
並且星紀2018還繼承了星雲產品的特色,那就是配色眾多,城市版星紀2018的基礎配色有八款,還有兩款限量版配色,選擇很豐富。
畢竟是年輕人是消費主力,自然也要迎合年輕人的個性化需求,家庭版的配色會少一些,但也有四款之多,漆水方面更是不用擔心。
賣的是中高階,自然也要符合中高階的定位,六千塊錢的電動車和一千多的質感一樣,都用大塑膠,那不是自己砸自己招牌嗎?
經過一週“小道訊息”的宣傳,星紀2018的知名程度越來越多,甚至還有一些自媒體在星紀新能源的授權下爆出了產品實物圖。
星紀工廠也在分批次地朝著各地發貨,準備在釋出會結束後舉辦屬於星紀2018的“小型車展”,宣傳也不會和手機一樣藏著掖著。
如果整體進度快的話,劉大郎甚至想把星雲科技峰會的時間進一步提前到八月份正值酷暑的時候。
與此同時,另一邊的星空互娛,劉大郎已經很久沒有來“關照”過這個子公司了,從去年夏天到現在,星空互娛的發展很不錯。
最主要的功勞當屬“自由之戰”這個搶奪了王者榮耀地位成為“全民手遊”的遊戲,只要他們不作死,王者榮耀就不可能翻身。
再加上“手遊職業聯賽”的發展宣傳,讓星空互娛旗下的遊戲進一步火熱了起來,整個職業聯賽市場已經初具規模,並且即將開戰。
近期吸引大量熱度的同時,還能為星雲科技的產品做出相當大的宣傳貢獻,在職業聯賽期間還能推出一些“聯名產品”收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