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山河

第473章 震撼的資料

“首輔,沒必要那麼悲觀。

什麼藩鎮之禍,都是沒影的事。

遼東那幫傢伙,頂多囂張跋扈了點兒,犯上作亂他們還沒那能耐。

朝廷的當務之急,還是儘快平息復起的叛軍,萬萬不能給他們做大的機會。

等天下太平了,再尋找機會,處理遼東鎮那幫傢伙。”

鎮東侯面無表情的回應道。

漢水侯的威脅,誰都能看出來。

可看出問題,不等於能解決問題。

連當朝首輔都忌憚萬分,不敢直接捅破窗戶紙明說,其他人就更不會去碰這個驚天巨雷。

招惹不起李牧,但收拾叛軍和遼東鎮,還是可以有的。

作為大虞最強軍事集團的當家人之一,身份天然上就決定了,他對外必須強勢。

忌憚李牧,那是大家都是勳貴系中的一員。

一旦翻了臉,小團體內部先發生分裂,根本無法協力對敵。

倘若兵戎相見,勳貴系的將領就算不直接倒戈,也別想他們賣力。

最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

景家在軍中的歷史損失慘重,李家在軍中的影響力,卻沒有受到多少衝擊。

哪怕死了當家人,依舊是大虞朝最頂尖的豪門。

加上李牧在軍中的舊部,這是一股能顛覆大虞江山社稷的力量。

換成叛軍和遼東鎮,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勳貴系和遼東系,本身就互相看不順眼,無需擔心雙方的將領勾搭在一起。

遼東鎮實力強悍,但自身先天不足,錢糧上受制於朝廷。

朝廷只要願意,在錢糧上動動手腳,就能讓遼東鎮難受。

站在鎮東侯的立場上,他不怕得罪遼東鎮。

縱使遼東鎮勾結上了朝中其他派系,京營能夠把他們擋在城外。

“侯爺說的不錯,此事當從長計議。”

姜書翰話鋒一轉,直接揭過了剛才的敏感話題。

隱晦的點出問題,那是在給勳貴高層提個醒,讓他們留心漢水侯的威脅。

想要解決這個麻煩,絕不是他們這個政治聯盟,就能夠搞定的。

若是繼續這個話題,那麼本該針對李牧的計劃,最後多半會變成收拾遼東鎮的謀劃。

對勳貴集團來說,遼東鎮的存在,那是如鯁在喉。

大虞軍中幾股力量,大都消耗在了戰場上,現在勳貴系一家獨大。

唯獨不聽使喚的遼東鎮,在前面一系列的戰爭中,儲存住了實力。

解決了這個武裝團伙,那麼勳貴集團在大虞朝的政治話語權,將大幅度提高。

事實上,此前針對晉商集團的清洗計劃,也有打擊遼東鎮的意思。

晉商能夠在邊關做走私買賣,沒有守軍將領配合,是不可能完成的。

按照勳貴集團之前的計劃,在收拾晉商集團的同時,摟草打兔子一併把遼東鎮給牽連進去。

到了那一步,遼東將門想不屈服都不行。

沒了走私貿易的收入,遼東軍的全部一應開銷,全部都要依賴朝廷撥款。

朝廷甚至不需要故意針對,依舊按之前的標準劃撥錢糧,遼東將門都養不活現在這麼多軍隊。

太上皇北伐失敗後,朝廷終止了對晉商的清洗計劃,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忌憚遼東將門。

在朝廷實力大損的情況下,把人給逼急了,萬一晉商集團和遼東將門聯手作亂,引北虜入關,政治後果誰也承擔不起。

無法硬上,不等於無法謀劃。

朝廷坐擁大義的優勢,先天上就佔據優勢。

遼東鎮內部,同樣不是鐵板一塊。

遼東那麼多將門,也不是誰都願意屈居在施家之下。

收買威逼利誘,各種手段都給用上,總會有人願意和朝廷合作。

計劃沒能展開,主要是文官集團不配合。

一家獨大,不是皇帝和文官集團想要看到的。

遼東鎮再怎麼討厭,他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了勳貴系。

皇帝年幼,暫時無法發揮作用。

倘若沒有了制衡,讓勳貴系完全掌控了軍隊,文官集團將喪失對朝堂的掌控。

他們五人既是政治盟友,同樣也是競爭對手。大家都有各自的底線,不允許對方越界。

……

永安府,安南都護衙門。

“算算時間,北方的災情,早該結束了。

怎麼我們接收的難民數量,還在持續增加啊?”

看著眼前堆積如山的戶籍名冊,李牧忍不住詢問道。

天災確實會產生許多難民,但通常都是災情爆發的那一波。

有點兒家底,扛住了前期階段,後續局勢就會好轉。

土地是需要有人耕種的,地主老爺不會讓僱戶長工們全跑光了。

一旦大水退去,局勢恢復穩定,就會組織生產自救。

為了安撫人心,完成一輪土地兼併計程車紳們,也會象徵性的拿出一些糧食賑災。

然後打著共渡難關的旗號,放一筆高利貸給百姓,提前鎖定來年的糧食收成。

“侯爺,北方大地最近幾年天災人禍不斷,許多地方經濟都瀕臨崩潰。

大水之後,破產的不光是自耕農,就連一些小地主也沒扛住。

不同於以往,這一次接收的難民中,甚至出現了擁有秀才功名的讀書人。”

聽了王靖川的解釋,李牧眉頭微微一皺。

北方各省經濟瀕臨破產,這可不是什麼好訊息。

安南都護府缺少勞動力不假,但行政系統的安置能力,卻是有極限的。

光上個月輸入的難民,就超過了三十五萬,這個月還在增加。

湧入大量的人口,哪怕是分散安置,也讓地方衙門壓力山大。

地方官忙的昏天黑地,加班都成了常態。

許多細節性的工作,根本無法做到位。

“交趾省的十府之地,人口已經臨近飽和,後續就別再輸送移民了。

移民司重新做計劃,把新佔領的蘇門答臘島、婆羅洲、馬來半島等地區,也納入移民安置區。

當地的行政機構,尚未建立起來,就讓地方駐軍暫代地方衙門工作。

管理模式,依舊採取之前的衛所制。”

李牧想了想之後下令道。

從執行移民戰略到現在,安南都護府已經累計從大虞朝,吸收移民九百餘萬。

其中一百五十餘萬,是遷入的軍戶和親眷。

戰俘和朝廷流放的各類罪囚,累計也有近兩百萬。

從雲貴兩廣自發遷入的百姓,也增加了三四十萬。

剩下的五百多萬人,都是從北方各省移民過來的。

統計出來的這些資料,都是抵達安南都護府時,活下來的移民數量。

死在路上的有多少,都護府衙門沒有統計,李牧也只能假裝看不見。

事實上,移民到了地方之後,死亡率依舊居高不下。

平均下來,年度死亡率高達4.1%,其中罪囚死亡率最高,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十。

死亡率如此之高,主要是氣候惡劣惹的禍。

中醫人才培養速度太慢,安南都護府的醫療體系,至今都停留在紙面上。

更糟糕的是受自然條件影響,藥材的藥性和國內,也存在著一定差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