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山河

第469章 調糧

“發現的太晚,時間上已經來不及了。

如果提前覺察到永定河會決堤,我們還可以提前開挖一條洩洪渠,保障京師的安全。

估摸著此時大水已經快到了,我們現在能做的唯有維持京中穩定,其他的只能各安天命。”

姜書翰搖了搖頭說道。

提出問題容易,解決問題難。

北方遭遇洪澇災害,本身就是小機率事件。

百八十年都不一定發生一次,遇上了就自認倒黴,根本沒有任何歷史可以借鑑。

在大自然面前,人力是渺小的。

吸取經驗教訓,無非是事後重修河堤,多挖洩洪渠。

不過這些工程,基本上發揮不了作用。

主要是間隔的時間週期太長,政策很難有延續性。

“首輔,這未免太過殘酷了!”

戶部尚書呂凌風忍不住說道。

“你若是有意見,就拿出更好的解決方案來。”

姜書翰冷漠的說道。

戶部打的什麼主意,他最清楚不過了。

天災人禍,一直都是衙門平賬的最佳利器。

作為掌管天下錢糧的衙門,戶部歷年沉積下來的虧空一大堆。

沒人查還好,一旦掀開了蓋子,他這個戶部尚書就得背鍋。

現在機會送上了門,自然要趁機把隱患給消除了。

對戶部來說,不怕解決方案不靠譜,就怕什麼都不幹。

可惜呂凌風運氣不好,他這位清流黨出身的戶部尚書,遇到了浙黨出身的首輔。

兩大政治派系,在朝中廝殺了近百年,自然不會給對手留面子。

“哼!”

冷喝一聲表示不滿後,呂凌風終歸還是選擇了閉嘴。

騷操作可以有,但不能由自己提出來。

不然事後追責的時候,那就成了第一責任人。

外面雨依舊嘩啦啦下個不停,同大殿上的寂靜,形成了宣明的對比。

沒等百官拿出最後決斷,大水已經進入京師。

排水系統徹底喪失作用,大街小巷的水位,不斷向上攀升。

在天災面前,沒有身份貴賤。

神聖的皇宮,也開始出現積水,並且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上增長。

轉瞬的功夫,積水就漫過門檻,向大殿中席捲而來。

眼睜睜看著腳下的水位上升,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們,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脅。

“首輔大人,乾元殿那邊地勢較高,我們過去暫避吧!”

有更好的去處,沒人想在水中泡著。

鎮東侯開口後,群臣紛紛選擇附和。

儘管大虞有外臣不得進入後宮的規矩,但皇帝都被他們拉下了馬,再破壞一條規矩也不算什麼。

理由大家都想好了,事從權宜。

反正皇帝年幼,尚未到選秀納妃的時候,大家也無需擔心衝撞后妃。

至於永寧帝,直接被大家給無視了。

一名被軟禁的太上皇,就算心裡有意見,也只能憋著。

沒讓他暴斃,都是大家念在君臣之義的份兒上。

能讓百官聯手趕下臺的君主,數遍整個華夏曆史都寥寥無幾。

其中的主角,無一不是赫赫有名的昏君。

“好!”

姜書翰略顯遲疑的回答道。

看似簡單決斷,實則標誌著皇權的衰落。

規矩這種東西,只要破壞了一次,後面就會有無數次。

經歷的次數多了,對皇權的敬畏,就會慢慢消失。

……

福安元年,註定是多災多難。

暴雨帶來的洪澇,影響的不光是順天府,整個北方大地都迎來了暴擊。

先是陝西遭殃,接著是河南倒黴,再然後輪到河北、山東、山西等地。

許多地方一天的降雨,都快要趕上過去一年的降雨量。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天災,大虞朝廷表現的非常無力。

一些要錢不要命的地方官,還不知死活的趁機斂財,全然不顧百姓的死活。

民怨在雨中不斷積累,只等一個契機就會爆發出來。

漢水侯府。

北方大地的悲慘遭遇,讓李牧感到心有餘悸。

難怪大家相信天命之說。

歷朝歷代到了王朝末年,都會遭遇一系列的天災。

在缺乏科學解釋的時代,想不聯想到天命之說都難。

趕上天災不斷的年份,再英明的君主,也會被折騰的沒脾氣。

“夫君,可是朝中局勢發生變化?”

見李牧失神,景雅晴關心的詢問道。

都護府在南洋地區攻城略地,完全可以稱得上所向無敵。

歐洲殖民帝國有心干涉,卻苦於自身實力不足,需要等各自國內的決斷。

眼下能夠令李牧揪心的,唯有大虞內部。

“北方突降暴雨,多地發生洪澇災害,京師都被淹了。

災情十分嚴重,朝廷現在麻煩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