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薦之恩非同小可,在朱由檢否定掉資歷堪稱斷檔的朱燮元之後,眾人紛紛推舉符合自己利益的人選。朱由檢的老熟人袁崇煥赫然在列,更多的卻是朱由檢連名字都不曾聽說的陌生存在。
朝野之間抨擊皇帝昏庸的一個慣用理由就是皇帝識人不明。別的皇帝怎麼樣朱由檢不知道,反正他是真的識不了一點,也活該東南西南經常收不上稅。
朱由檢現在想找人去跟鄭芝龍做上一場,都不知道能夠調遣哪一支軍隊。
大明的強軍基本都堆在北方邊境線上了,南方是真的難搞。當初赫赫有名的浙兵被朝廷持續放血,現在已經基本廢掉了。
福建水師剛剛覆滅。廣東水師倒也還好,但是體量太小,肯定打不過鄭芝龍。
廣西狼兵聽說紀律不太好,真的會借老鄉的頭。
唯一確定戰力彪悍的就只剩下了川軍,但調遣西南軍隊去東南抗倭剿匪,總感覺不太聰明的樣子。
既然自己沒有足夠的判斷力,朱由檢就只能聽從老同志們的意見了,如果所託非人那麼跟唐玄宗和李林甫、完顏九妹和秦檜這些並沒有區別。朱由檢感覺自己越來越趨同於這個時代,融入自己的角色了,穿越者的一點小驕傲蕩然無存,已老實。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不是有傳說認識六個人就可以透過這六個人的關係網認識全世界的人嘛?朱由檢覺得能夠被自己身邊收攏的這些個能臣看上的人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不過讓他鬱悶的是,袁崇煥也在眾能臣認可之列。
朱由檢目前認定的能力比較強的大臣。在朝堂上的有朱燮元、畢自嚴、李國棤、秦良玉、王在晉、王象乾、魏忠賢!在外的的有孫承宗、孫傳庭、洪承疇、盧象升、袁可立、滿桂、趙率教、曹文詔、祖大壽、毛文龍等。很不幸,這群人目前基本都集中在了北方。
最終綜合多方考慮,朱由檢敲定福建巡撫的人選為熊文燦,將由他負責東南海寇的招撫事宜。
朱燮元建議:既然要招撫,那就別隻招鄭芝龍一個,可以多招撫幾個,讓他們相互制衡。不過這樣玩也有可能崩盤,朝廷最終還是需要培養出自己的新一代水師統帥,不然真的要仰其鼻息過活,海權完全被一群海盜掌控。
眾人對於皇帝不殺俞諮皋其實是有很大意見的,從刑部判處俞諮皋斬立決就已經可以看得出群臣的想法了。
福建水師的這一敗造成的後果極其惡劣。原本就算大家都知道朝廷的水師很爛,但只要不動手,大家還是會給幾分面子,留幾分敬畏,畢竟朝廷十幾年前還是打出了比較亮眼的戰績的。但是福建水師覆沒以後,澎湖一帶的海域真就成了倭寇和西夷人的樂園了,千里海疆再無大明水師。
朱由檢認同了朱燮元的建議,並且要求朝廷多和西洋人接觸,能合作合作。
比較悲慘的事情在於:大明有能力仿製西洋先進的火炮,這種仿製早在武宗時期就開始了,但仿製火器的造價和質量就有點坑人了。總的來說,想保質保量少花錢,自己造不如直接進口。
西歐的紅夷大炮、佛朗機炮,中東的魯密銃……雖然西洋火器仿製得不算太好,但這至少表明了大明在思想上還是很開放包容的,實用主義盛行。
政治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所謂政治,就是把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分清楚誰才是敵人,然後團結起來把敵人弄死。
相比於野豬皮,朱由檢覺得洋人跟海盜也是可以合作的,甚至是不怎麼當人的蒙古人在現階段也比建奴更和藹可親。蒙古人是強盜邏輯,野豬皮直接反人類;投降蒙古人可以活,投降女真人能不能活就很難說了。
當然,這群人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如果可以,朱由檢也想將他們全部捏死,但這不是沒這實力嘛,只能徐徐圖之。
福建總兵的人選因為肩負重建福建水師的重任,必須是要擅長水戰的,這樣的人整個大明都難找。
最終朱由檢決定把毛文龍的副總兵陳繼盛給薅走,派他南下接任福建總兵官,並且把大明曾經的擎海巨柱沈有容的八個兒子塞到他手下任職,看能不能抽出金卡,培養出一個能夠繼承父志的人才。
沈有容是天啟七年五月份去世的,死後贈都督同知,賜祭葬;本來他的兒子應該可以襲其職的,不過他們家倒黴得罪了閹黨,這件事就被擱置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