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王業不偏安

第101章 十年之計

“再從營中挑出可任事者,命他們負責營中秩序,飲食藥物皆送至營外,令其出營自取。“還有,自今日起半月內,各軍增加樵採,炊事者熬煮沸水,晾涼而飲,所有人禁止再飲生水,違令者責五杖,再違者倍之。”

劉禪連連下令。

行營中一眾臣僚一陣驚奇。

既沒想到天子對防疫之事如此重視,更沒想到天子還能說出如此細緻的處置手段。

劉禪只能解釋,自己在皇宮的藏書中見過類似的記載,就記住了。

對於隔離一事,隨丞相徵過南中的眾臣沒什麼好說的,只不過天子做得更加細緻極端罷了。

令眾人頗為疑慮的,反而是最後一條:各軍禁喝生水。

事實上,不喝生水之事,劉禪三月就開始在軍中推廣,但遇到的阻力很大。

一是薪柴是種難得的資源,採集很耗人力,幹這事的人多了,幹別的事的人就少了。

二個,是實在缺少儲存熟水的器皿,喝生水多方便,直接到河裡掬起就喝,還不用跟別人共用一個水碗,似乎更乾淨。

三,則是很多人喝了一輩子生水,也沒覺得自己喝出什麼毛病來,對熟水反而抗拒,覺得多此一舉。

劉禪小時候在農村生活,玩累了就到缸裡舀一瓢生水就喝,在學校裡也是直接對著水龍頭喝自來水,根本不聽大人的話喝什麼白開水。

那時候,愛國衛生運動都已經過去五十年了,他觀念都沒有養成,何況是現在。

甚至在沒有條件的時候,什麼臭水塘,爛泥溝,水面浮著動物屍體的生水,渴極了的軍士也是掬起照喝不誤,根本就沒有不能喝,或稍微煮一煮防毒再喝這個概念。

所以劉禪“不喝生水”的提議,幾乎得不到下面人的理解。

士卒們罵罵咧咧覺得沒事找事,軍吏們每天大把事情要做,也不願在此事上勞心費力,所以很快便無疾而終了。

劉禪對此也無可奈何。

政策是好的,但最底下行政的軍吏對政策不理解。

你按著他們的頭逼他們執行,他們給你來一個過度執法,對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消極對待。

到時就是悔之無及,甚至還有損天子威望。

但現在疫病真的來了,還是曹魏那邊的人帶來的疫病,必須慎重又慎重,就算底下人再不願,也必須嚴格實施一段時間了。

劉禪本來還欲在行營組織一場像樣的筵席,犒賞一下自隴右得勝而來的眾文武,鬆解一下他們緊繃許久的神經。

但現在疫事一出,倒也沒了開筵的心情,只是簡單地聚在一起吃了頓便飯,喝了幾杯酒水,大夥便各自離去,忙活起來。

次日,該移營的移營,該隔離的隔離。

俘虜營中但有身體不舒服的,必須第一時間上報。

一旦發現患病卻隱瞞不報,那就直接處死了,沒什麼好說的。

煮開水喝熟水的衛生運動,也有條不紊在軍中展開。

這一次阻力沒那麼大了,畢竟戰事已畢,軍士們除了日常訓練外,也沒太多煩人事要做,接受起來更輕鬆些。

再則是,劉禪這個天子的威望在這兩個多月時間裡,透過戰爭獲勝與恩威並施等手段,得到了大幅提升與鞏固,他說的話,將士們愛聽了,也不敢輕易唱反調了。

好在軍中其他衛生問題並不算大,生活垃圾與糞便每日都有專人清理。

雖少不了蝨子跳蚤蒼蠅老鼠,但已儘可能控制在一個能接受的度上。

最髒亂的,確實就是來自曹魏的俘虜,也難怪會發生疫病。

渭水河畔。

劉禪與丞相併肩而行。

越來越多的地被開墾了出來。

這些地方曾經也是田地,所以沒有大石頭大樹根什麼的,不是真正的開荒,只要好好經營,三五年後就又是一大片良田。

“曾經戶口百萬,沃野千里的關中,如今目之所及渺無人跡,萬頃良田廢為荒丘,實在令人嗟吁。”

丞相看著正重新變為農田的荒地,不由感嘆起來。

劉禪笑了笑,很務實道:“待相父克定長安,這渭水河畔應已開墾出千頃田地了。

“種上豆子、糜子,畝產就按開荒薄田計,秋收也能得糧十餘萬。”

千頃田就是十萬畝。

如今關中俘虜四五萬,全部動用起來,用手刨都刨出十萬畝了。

到了九月,開墾出五十萬畝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可惜從漢中運糧來養這麼些人損耗太大了,養不起這麼多人,至少一半要往漢中轉移。

不然還能耕更多。

劉禪繼續道:“丞相屯田積穀於漢中,以取關隴,如今隴右已平,關中將定。

“若有五萬人屯於渭濱,且田且守,十月種麥,明年夏收便可得麥百萬石以為軍資。

“五月種豆糜,至秋收,再得豆糜百萬。

“如此,便再也無須自漢中轉運糧食了,可再移五萬役夫降虜至此墾荒屯田。

“待兩三年後薄地變作良田,一年可餘糧二百餘萬,又兩三年,可積糧六七百萬於關中。

“這是十萬之眾三四年的糧食。

“以此攻魏,則無往而不克,十年之內,天下必可大定。”

劉禪言罷已經走到了渭水河畔。

彼處有一架龍骨水車,方才有兩名役夫正在賣力地踩著踏板,往新耕出來的地裡汲水養墒,在劉禪與丞相說話的時候就被龍驤郎趕走了。

水車空了出來,劉禪便挽起直裾不顧形象地踏了上去,蹬了起來,渭河的水很快流入地溝之中。

嘩嘩作響。

丞相看著天子愈發寬闊的後背,神色變得有些複雜。

其後又看向侍立在後面的董允,似乎是在問董允,他是不是偷偷把天子給調包了。

董允同樣神色複雜地笑了一下。

他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啊,誰知道這陛下怎麼突然就轉性了啊。

兩人對視一下,又都笑了笑,最後齊齊朝那位天子望去。

踏蹬水車的天子仍面朝渭水,背向眾人,不知是真的在體驗汲水,還是在想些別的什麼。

而一眾隨行臣僚,此刻也一個個目光深邃起來,不知是在看天子踩車汲水,還是在思索天子剛剛說的十年之計。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