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昭烈謀主,三興炎漢

第67章 三分之勢的構想

“若使曹呂內鬥,則西無後顧之憂,待養足氣力,南下討伐袁術。”

“先遣使交好劉繇,然後聯合劉表,三面合圍,袁術豈能攖我之鋒?”

“到時候我們盡取淮泗之地,劉繇又豈是我軍敵手?”

“如此一來,主公便可坐擁徐、楊二州,退可保境安民,坐斷東南,進亦不失角逐天下之機。”

“彼時袁紹佔河北,曹操佔兗豫、我軍佔有徐揚。”

“三分之勢,可成也。”

李翊提前為老劉規劃了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

別看人們經常說江東鼠輩,但人家確實苟到了最後。

無他,有大江之險耳。

孫權做個守成之君尚可,然他進取天下就缺乏魄力了。

但凡換成大耳哥來,怎麼著也打不出合肥之戰那麼丟人的戰績。

畢竟天下英雄你和我,夷陵赤壁兩把火。

孫權不合適打這種高階局,但老劉可以試試。

況且他現在還有關張這兩個萬人敵,陳登、田豫、牽招這些六邊形戰士,後勤組更有鉅富麋竺、魯肅,特種兵還有趙雲。

底子還是非常不錯的。

“……嗯,這個構想相當長遠,非一夕可成。”

劉備倒是表現的很冷靜。

李翊雖然沒說幾句話,但每一句話實踐起來都非常麻煩,且費時間。

中間還不知要出什麼岔子。

“路途雖遠,行則將至。”

“現在呂布與曹操打得火熱,不妨從府庫中騰出些餘糧來,暗中資以呂布錢糧。”

“不過不可以我徐州之名,只讓麋別駕他們派遣商隊去往便可。”

畢竟曹操是袁紹的小弟,袁紹都親自下場來保了,劉備不好也明著下場。

不然便是和袁紹撕破臉。

在194年到197年這個時間段,袁紹、袁術之間只能得罪一個,千萬不能同時得罪兩個。

現在曹呂二人其實都挺缺糧的。

不過老曹那邊有程昱頂著,而且在195年夏天的時候,還去搶了老百姓的麥子,勉強撐了過去。

但呂布就沒這麼好運了。

靠著薅張邈、陳宮兩個大族的羊毛,糧食坐吃山空,根本無法久持。

劉備思量再三:

“州中存糧不多,只恐呂布得了錢糧也未必是曹操敵手。”

李翊答道:

“今不必使呂布勝曹操,只要他能在兗州與曹操相持,我徐州便得利。”

“總體上,是利大於弊的。”

曹操在趕走呂布,平定兗州後,地盤擴張的很快。

前腳剛平定兗州,後腳馬上就對豫州動手了。

當時的豫州只有一個對豫州掌控力薄弱的郭貢,屬於人人都能來分一杯羹的狀態。

曹操只用了兩三年的時間,就把豫州給全吞了。

按《後漢書》記載,豫州當時總共有616萬人。

如果趁著曹操與呂布相持之際,老劉說不定也能從中渾水摸魚,把與徐州捱得最近的魯國、沛國給收入囊中。

何況陳珪之前就擔任過沛相,對沛國有很大的影響力。

將之收入,相對比較容易。

魯國則是地理位置特殊,直插兗州腹心。

孔子曰,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控制魯國,便能將自己的勢力範圍輻射進中原地區。“豫州地理位置特殊,袁術、曹操勢力皆在其中,我若冒然進兵,只恐同時得罪兩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