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計!”
“好一招暗度陳倉!”
“軍師果然是世之奇士,奇計百出。”
“這般天馬行空之計,也只有軍師能夠想的出來。”
“天下智者,料無一人能望軍師項背!”
劉備實在太激動了,握著李翊的手不肯撒開。
“如此一來,雲長便能憑藉現有兵力,取下鍾離。”
“鍾離失守,袁術必然大軍率大軍回援。”
“誠如是,廣陵無虞矣。”
……
……
淮水南岸,鍾離城。
東方發白,天色漸明。
袁曜率袁軍駐紮在此,已歷數日。
他百無聊賴地伸了個懶腰,朝城頭下望去。
不少商人百姓,穿梭於城內。
有的百姓是剛剛打柴回來,有的是小商小販出去做買賣。
眾生百態,各有活法。
“人言關雲長勇不可敵,今日一見,虛言吶。”
袁曜打了個哈欠,他原本是抱著一決雌雄的準備,來鍾離防守關羽進攻的。
結果這麼久了,關羽一次都沒來過鍾離。
漸漸地,袁曜自己都變得懶散了,每日不是喝酒就是與眾軍官投壺嬉戲。
時間一長,自己也愈發倦怠,開始盼望戰事早日結束,好回壽春享福去。
“我來鍾離,本欲建功,使壽春諸臣再不敢欺我年幼。”
“奈何關羽此輩膽小如鼠,遲遲不發兵來攻。”
袁曜無奈地向眾將吐露自己的心聲。
暗道守鍾離可真不是一個好活兒,每日都得起早貪黑起來,巡視城防。
他平日嬌生慣養,更喜歡燈紅酒綠的生活,每日與眾賓友喝得酩酊大醉,到次日正午方醒。
那才叫享受生活。
現在在鍾離過得那叫什麼日子啊。
“我等此次守衛,不管關羽來不來攻,只要確保鍾離仍在主公手裡。”
“那都是大功一件,待公子回到壽春之後,眾臣自然閉嘴。”
有將領出聲開導袁曜,讓他端正心態。
你上前線鍍金,還這麼逼逼賴賴。
也就你有個好爹,要是這種好活兒落在他們手裡。
他們回去高低得燒香祭祖,感謝祖輩積下來的陰德。
“公子不可大意,劉備這一年多下來,乾的大事著實不少。”
“彭城破曹操,琅琊收臧霸,青州擒袁譚。”
“任意三樣事,都是非凡之功。”
“然劉備一蹴而就,著實了得。”
有將領在一旁出聲提醒道。
“不錯,據我們的探子回報,劉備能有今日之功,多賴他新拜的那個叫李翊的軍師出力。”
“此人神謀鬼算,用兵如神,劉備對之信賴有加。”
“在徐州百姓的風評中,亦屬上佳。”
“之前我有個徐州的舊友,就曾言及這個李翊。”
說到這兒,不少袁軍將領都圍了過來吃瓜。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就當是聽個樂了。
那位將領煞有介事地說道:“在徐州民間,人們都說這位李先生,是奇謀如留侯,用兵如淮陰。”
“匡佐濟世,保境安民,則殊於酇侯矣。”
唔……
眾將聞言,無不驚歎。
儘管李翊現在就在與他們交戰,可他們聽來仍覺虛無縹緲,彷彿此人離他們很遠。
尤其袁曜,作為袁術嫡子,家中藏書頗豐,也知曉不少先賢的大名。
心中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敬意的。
但李翊此人卻被徐州民眾拿來跟這麼多先賢比較,自然令他心中不快。
“這個李翊,聽說是一山中隱士,不過一鄉野村夫、寒門布衣耳。”
“怎配的上如此名聲?”
袁曜繼承了他老爹自負的性格,與他那位堂兄袁譚一樣,出生就在雲端。
對於寒門草根,在他眼裡宛同螻蟻浮雲,不值一提。
“昔陳平原是布衣,蕭何曾為縣吏,韓信未遇高祖之時,無一日之餐。”
“及至遇行,腰懸三齊玉印。”
“李翊此人能在劉備身邊,保扶徐州,足可見其有經世之才。”
“公子切不可小覷了他,”
那位將領開口說道。
李翊的名聲,是他親耳從徐州老友那裡聽來的。
所以眾將之中,唯他最敬畏李翊。
袁曜嘴角微微翹起,開口言道:“公等如此推崇這李翊,待鍾離據守任務完成之後。”
“我當親自到廣陵前線,會會這小郎。”
說話之間,已經到了開城的時間。
東門的吊橋緩緩落下,城門吱吱開啟。
打柴的百姓,做買賣的小販,立時蜂擁而入,穿梭其間。
而就在不遠處的渡頭,卻有幾十艘客船緩緩靠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