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又下了兩天,整個金陵城變成了一片厚厚的白色,好在金陵府發動衙差以及百姓,很快把主要的幹道清理了出來。
大雪覆蓋之中,金陵將軍鄧陽,還有副將薛圭,帶著妻兒一路進了宮裡。
昨天,皇帝陛下在金陵城裡設宴,與金陵軍都尉以上的將官一起吃了頓酒,聯絡了一番感情。
今日,皇帝陛下帶著皇后娘娘一起,請鄧陽還有薛圭二人,以及他們的家裡人,進宮赴宴。
兩家人進了宮之後,分成了兩撥,鄧陽以及薛圭的夫人領著女兒們,去與薛皇后一道吃飯。
而他們二人則是各自領著兒子,去與皇帝陛下一起吃飯。
宴會快要開始的時候,薛圭以及鄧陽的諸子,都上前對著皇帝陛下磕頭行禮,李皇帝看了看鄧陽的這幾個兒子,感慨道:“不知不覺二十多年過去,你如今也成家立業,子孫滿堂了。”
鄧陽低頭道:“這都是託陛下的福分,否則臣這一輩子,恐怕想要討個婆娘都是奢望。”
皇帝擺了擺手,然後看了看他這幾個兒子,笑著說道:“都成婚了沒有?在哪裡做事?”
“回陛下,臣前三個兒子都已經成婚了,如今老三還沒有差事,老大老二都在金陵軍中,老大任校尉,老二還是旅帥。”
皇帝看了看這幾個鄧家的兒子,笑著說道:“明年回洛陽,一道帶上罷,可以讓他們進羽林衛當差。”
鄧陽低頭道:“陛下,臣一家都要搬到洛陽去,但是大郎想要留在金陵。”
說罷,他給了自己大兒子一個眼色,大兒子鄧燦立刻出列,跪在了皇帝陛下面前,低頭道:“陛下,臣父雖然是金陵將軍,但臣是以卒兵進的金陵軍,到今天,已經在金陵軍快三年時間了,臣這個校尉的職位,亦非父蔭。”
“臣在金陵待得久了,想要繼續留在金陵軍中任事。”
他叩首道:“臣的些許微薄功勞,俱是自己親掙的,往後也是如此,請陛下許臣,繼續留在金陵軍中。”
遴選親信的兒子們進入自己的親軍,是歷代皇帝常見的做法,因為從動機上來說,這幫子人絕對是最忠心皇帝的群體,幾乎沒有之一。
畢竟利益繫結在一起,他們沒有任何理由,去跟皇帝陛下作對。
任誰想要動皇帝陛下一根汗毛,他們都會衝上去,將這人給砍成臊子。
因此,鄧陽進入洛陽之後,他的兒子理所應當,就應該進入羽林衛。
至於這個鄧燦…應該就是屬於二代之中,比較有骨氣的一類了。
開國初年,皇帝身邊的開國功臣,哪怕最開始籍籍無名,跟著皇帝這麼許多年,此時多多少少,也跟著沾染到了一些英雄氣概。
更何況,鄧陽最初那幾年,也是辛苦拼殺出來的。
老子英雄兒未必一定是好漢,但是許多兒子之中,一定會有一兩個繼承了老子的英雄氣概。
因此,一個國家的第二代人裡,尤其是被推出來做事的第二代人,往往都是有真材實料的。
鄧燦敢在皇帝面前,說自己的功勞,就說明這些功勞大機率的確是他辛苦掙到的,經得起九司查驗。
當然了,皇帝陛下也沒有這麼無聊,去較這個真。
真要較真的話,這個世界上其實並不缺少有能力的人,真正稀缺的是展現能力的機會,這些二代們獲得機會的難度,本來就要遠遠低於常人。
皇帝眯了眯眼睛,看向鄧陽,鄧陽低頭道:“陛下,臣是江東人。”
“將來遲早有一天,是要落葉歸根的。”
他低著頭說道:“犬子留在江東,就當是有個守家業的長子在家裡,將來臣告老之後,還是要回到故土,埋在這裡的。”
“至於犬子的差事,臣想讓他在金陵自己掙去,他能掙的出來,是他的本事,掙不出來,就當是長子守家了。”
皇帝看了他一眼,啞然道:“你小子,也奸滑了。”
鄧陽還要在金陵將軍的位置上兩年多,不出意外的話,他之後的金陵將軍就是薛圭,而兩三年之後的薛圭,可以說是鄧陽一手帶出來的。
到了那個時候,如何能不照顧老上司的兒子?
再加上鄧陽在金陵多年,在整個軍中威望也不會很低,他的這個兒子,單靠地方上的功勞,將來就能夠到一個不低的位置。
而到了將來,朝廷要職空缺的時候,只要鄧燦職位跟履歷都夠,朝廷當然會優先選擇他。
這個,就是朝中有人好當官的道理了。
很多障礙,父輩已經先趟平了,只要自己能力不是太差,不出什麼大錯,官途就是一片坦途。
只是,上限不會特別特別高而已。
畢竟父輩給趟出來的路,終點一定低於父輩本身的位置,再想要往上爬,就要看各人的能力以及際遇了。
皇帝笑罵了一句鄧陽之後,開口說道:“還有,咱們倆都是宣州,如今的青陽府人,你小子什麼時候變成江東人了?”
鄧陽笑著說道:“臣在金陵太久,說習慣了。”
皇帝擺了擺手,淡淡的說道:“那就按你的意思。”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