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鬍子一直試圖控制國防軍,但由於容克貴族的牴觸,始終沒能如願。
無奈之下,小鬍子才將衝鋒隊升級為黨衛軍,自成體系,獨立於國防軍之外。
德國精英軍官都在國防軍體系內,黨衛隊除了忠誠之外,不說一無是處,也和國防軍相去甚遠。
黨衛軍的忠誠,也僅僅是對小鬍子本人而言。
國防軍忠於德國。
古德里安作為“閃電戰術”的創始人,在國防軍內的地位非常高。
古德里安和一眾國防軍官被捕,迅速在柏林引發軒然大波。
小鬍子遇刺後,蓋世太保瘋狂出動,超過7000人被捕,20餘名將軍被處決,40多名將軍被逼自殺,大部分都屬於國防軍體系。
這些被捕的和被殺的,並非都和刺殺事件有關,很多人僅僅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有對德國現狀,以及對小鬍子本人的不利言論,也被蓋世太保的株連。
對於蓋世太保的行為,國防軍本來就已經忍無可忍。
古德里安遇刺後,越來越多的軍政要人前往霍亨索倫家族領地拜訪威廉王儲,希望威廉王儲能主動站出來力挽狂瀾。
柏林暗流湧動的同時,在法國登陸的英美聯軍面對德軍裝甲部隊的圍攻,不僅沒能按照艾森豪威爾的要求擴大登陸場,向法國腹地發起進攻,反而損失慘重,依靠海軍和空軍的幫助,才勉強維持不敗局面。
讓艾森豪威爾絕望的是,小羅斯福和丘吉爾出於政治考慮,要求艾森豪威爾繼續向諾曼底增派兵力,至少要將法國佔領。
綜合前線的情況,艾森豪威爾決定撤軍,尋找更合適的登陸場。
這個決定遭到阿瑟·特德和蒙哥馬利的強烈反對。
阿瑟·特德是英國空軍元帥,擔任聯軍副總司令。
蒙哥馬利擔任陸軍總指揮官。
蒙哥馬利的建議立即在加萊組織第二次登陸。
諾曼底登陸發起前,聯軍為迷惑德軍,對加萊進行重點轟炸,德軍在加萊修建的防禦工事損失慘重。
聯軍在諾曼底登陸後,倫德斯泰特將加萊地區的守軍調往諾曼底參戰,造成加萊地區實力空虛。
蒙哥馬利建議派出巴頓指揮的美第三集團軍從加萊登陸,成功的可能性極大。
巴頓指揮的第三集團軍,是此次登陸戰役的總預備隊。
“不行,德軍在加萊周邊至少還有6個師,如果我們在加萊登陸,最多是第二個諾曼底,成功的希望非常低。”
艾森豪威爾的參謀長沃爾特·史密斯態度堅決。
有些話,史密斯沒辦法說的太明白。
上一次世界大戰,英國躲在俄羅斯和法國身後,損失並不嚴重。
這一次法國人看透了英國人的虛偽,不想再成為英國的盾牌,英國肯定要拉美國下水,無論如何是不會退兵的。
“如果我們將剛剛抵達的美軍也派往加萊,成功的機率還是非常大的。”
蒙哥馬利死道友不死貧道。
美國的戰爭潛力還是非常大的,自美國決定參戰後,平均每個月都有30萬美軍抵達英國。
“與其在加萊登陸,我們不如祈禱俄軍恢復進攻。”
史密斯沒好氣兒,對英軍非常失望。
英國人坑隊友已經成為傳統,在諾曼底登陸的英軍並沒有表現出強烈的戰鬥意志,在寶劍海灘登陸的英軍,甚至沒有和在朱諾海灘登陸的加拿大軍隊完成會師。
英國陸軍雖然菲拉不堪,大英帝國畢竟餘威猶在,美軍本以為英軍會一鼓作氣,將不列顛空戰中的仇恨,全部發洩到法國境內的德軍身上。
讓人沒想到的是,英軍在諾曼底登陸後,表現出的不思進取簡直讓人不可思議,他們的任務似乎只是開闢登陸場,完全沒有向法國腹地發起進攻的慾望。
這也不能怪英國人。
如果僅僅只是遭到德軍的圍攻倒也罷了。連諾曼底地區的法國人似乎也不歡迎聯軍的到來,這讓史密斯實在是無法理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