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守在天堂城的夏洛克,亦或是等待在巖窖城的伊莎貝爾,還有其他或是參與、或是等待這場天司戰爭結束的人,都在三日後聚集到了聖泉城。
此刻的聖泉城已然知曉了這神蹟究竟由誰而發。
因此當艾華斯一行人再度從大門進入聖泉城時,便受到了人們的夾道歡迎。
最開始,人們對艾華斯頗為畏懼。因為大多數安息人,並不知曉這位改換天地的地上神明的性格如何……
直到有幾個大膽的小孩在人們輕輕的驚呼聲中接近艾華斯,卻意料之外的並沒有遭受任何懲罰,反倒是被他溫和的抱在懷中摸了摸頭,微笑著拍著他們的背,送了他們回去。
人們這才終於相信,這位地上神明與善主是截然不同的——
當然,這些小孩其實是艾華斯找的託。
他們都曾是紅手黨的一員。
在善主們的統治崩塌瓦解之時,他們就在“勇者”伊斯瑪儀、以及摩根與莉莉的幫助下,趁著混亂進入了聖泉城。
聖泉城作為安息的第一城邦、曾經的王城,它的佔地面積巨大,資源又非常豐富。
在如今不再缺乏水資源的當下,讓這些無家可歸的流民進入其中,正是再好不過的了。
被那毋庸置疑的神蹟所感染,絕大多數的紅手黨都放下了兵刃。
他們親眼見證了善主隕滅、大淵隕落、柱神易位,又看到了沙漠化為沃土、荒漠化為森林……自然也就知曉,他們竭盡全力、不惜生命也要反抗的舊時代已經結束了。
雖然他們中的每個人都已經做好了死亡的準備……即使面對死亡的危機、面對非人的折磨,也能憑藉著內心深處那如火般的恨意而毫不動搖。
可他們在面對這“觸手可及的天堂”之時,卻反而都遲疑了。
如今,預言中的救世主降臨,善主的統治崩塌瓦解,他們有了無窮無盡的水、有了與其他國家一樣豐沃的大地……
……那他們,還要像之前那樣如火般反抗嗎?
那自然就沒有意義了。
若是都能好好的活,誰會願意就這樣受苦直至死去呢?
但還有一些紅手黨,他們受到的衝擊太大、反而無法接受這份現實——或者說,他們無法接受“新時代並非是由他們所帶來”的事實。
因為他們已經為這理想而付出了太多太多。
殺死了這麼多的人,燒燬了這麼多的綠洲,處刑了這麼多的善主、又牽扯著讓這麼多的無辜者死去……若是最終拯救了一切人的並非是他們,那他們又要如何面對自己犯下的罪呢?
當犧牲並不神聖、也不被人所認同之時,它就變成了愚昧且殘忍的舉動。
一日之間,從明日的希望墮為罪該萬死的囚徒……沒有人可以承受這樣的落差。
儘管這位“新神”給了他們一次贖罪的可能——他們可以捨棄自己的舊姓名與舊身份,成為即將登天的新神在地上的信徒,為他修建神殿、為他指引教眾。而以此為代價,新王將對他們進行一次特赦。
儘管許多人接受了這種特赦,進入了聖泉城、結束了他們那漫長而終至毀滅的反抗之旅。
但也有一些人無法接受,並離開了這裡、離開了所有人的居住之處,前往了深山。
好在外面已經不再是漫天黃沙。他們就算待在山中,沒有了個別善主的暗中資助,也不會餓死渴死,好歹是生存能夠得以保證。
而艾華斯則為他們找來了新的庇護者——
那就是樞機主教貝利薩留斯。
這位安息的“冰心王”,本身就是紅手黨的幕後之人。這些奴隸與無家可歸之人,都能變成強大的超凡者,就是來自於貝利薩留斯的訓練。
這位鐵血樞機仍舊尊重教國的傳統——絕不以精靈的名義,強行改變其他國家的習俗與生活方式。
這看似是一種“太過於老好人”的守序禁令。但其實只有教國人能知曉這背後的含義。
因為教國的權力主體,百分之百由上位奉獻者構成。這就導致了他們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好人”,倒不如說太好了——以至於他們都願意為他人而付出一切,包括自己的權力、力量與生命。
但問題在於,每個人所認可的道路,每個人心中的“正義”、“道德”、“應該做的事”,其實都不完全一致。
這就導致如果精靈嘗試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其他國家,那麼他們所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其他精靈的干涉”。因為他心目中的正確,並不一定符合其他精靈的想法。
無私者的道路相悖,其破壞力往往大於自私者。因為自私者懂得妥協,知道見好就收,有明確的利益與收益的概念……而無私者為了達成自己的理想,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這一禁令的本質,正是古代精靈們因為這個原因,而經歷了一場規模極為浩大、甚至波及了整個世界的內戰,死亡了不計其數的精靈、毀滅了許許多多其他的古代種族……直到這個世界已經不剩幾個種族的時候,精靈們才終於清醒了過來。
永恆教國的建立,就是因為剩下的精靈們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永遠也不可能建造讓所有人滿意的世界。所以他們選擇了妥協……也就是精靈不再主動干涉其他國家,只接受被動請求與維持基本秩序。
只能說,每一條看似莫名其妙的奇怪規定,背後都有著一個複雜的故事。
但是,作為審判中樞的樞機,貝利薩留斯無疑是其中的激進派。
比起那些更為保守的樞機主教,他在努力嘗試繞過這一由初代永世教皇下發的禁令——
——因為他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安息的奴隸制度。
可是奴隸的存在,本質上是為了供養淵天司;沙漠的存在,又是為了埋葬罪棘,而罪棘又是司燭下令存放於此的。
這可是領導的領導決定的事,不是他一個小小樞機所能改變的;而淵天司又是沒有神智、無法接受溝通的天司,即使他們懂高等神術也無法與淵天司建立聯絡。
針對燃燒三要素,滅火的原理有四種——清除可燃物、隔絕氧氣、使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以及透過化學抑制,終止鏈式反應。既然前兩者都行不通,而第三種只是治標不治本,那貝利薩留斯就只能選擇第四種了。
他消滅不了沙漠,也幹不掉淵天司,所以貝利薩留斯決定解除善主們的權力。
所以貝利薩留斯一直率領一支聖騎士軍團長久的駐紮在安息。
若是人們向他請求,他就會行動;若是許許多多的人都願意冒著死亡的風險跨越風沙抵達他這裡,就說明人們的忍耐已經抵達了極限——於是他就可以用這個理由作為藉口,直接發兵討伐安息。
當然,只是貝利薩留斯肯定是不夠的。
他只不過是一個第五能級而已,他麾下的聖騎士部隊全都是第四能級。他能輕而易舉的擊殺幾個善主,擊敗幾個城邦。但無論如何,他都不可能獨自對抗所有的善主,他一定會死在這裡,死在那無處不在的詛咒與儀式的追獵之下……不過那無所謂。
因為只要他死在了這裡,教國就必須為他的死、為他所率領的聖騎士軍團的死而做出回應。
到了那時,戰爭藉口就不再是“干涉其他國家的內政與傳統”,而是簡單明瞭的“復仇”。而看不慣安息的樞機主教有很多,只是他們都沒有理由或是藉口行動罷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