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凱爾特人可以說做了萬全的準備。
在西部決賽搶七開始前,貝爾曼將全部精力都放在對開拓者的戰前準備上。
至於湖人?貝爾曼根本不相信湖人能在搶七大戰中擊敗開拓者,擊敗阿甘。
在貝爾曼看來,全聯盟能率隊擊敗開拓者的人就只有他,沒有人比他更瞭解阿甘。
細節上的問題不談,貝爾曼佈置的東西太多了,雖然達不到完美,但貝爾曼已經用他畢生的經驗和能力,去對付自己最得意的弟子。
在球隊整體戰略上,貝爾曼除了要求球員們貫徹阿甘法則之外,提出了一個更重要的思路,就是要“被動式攻防”。
貝爾曼可謂反其道而行之,其它球隊都想盡辦法佔據主動,不管對手是誰,都要主動出擊,把握節奏。
可貝爾曼偏偏要球員們後發制人,不要主動出擊搶優勢,而是和開拓者打太極,讓開拓者先出招,我再來應對。
所以整個上半場,凱爾特人一直都在被動等待開拓者出招,他們自己在進攻和防守端,沒有太多想法,全在見招拆招。
開拓者打陣地,凱爾特人就陣地應對,打不進,就想辦法快速反擊,但絕不主動帶快節奏。
開拓者想要發力進攻,利用甘國陽和科比兩個強點單打,就讓兩個人單打,保持防守陣型不亂。
貝爾曼執教甘國陽那麼多年,心裡清楚,阿甘是籃球場上最可怕的獵手,你越是主動,他越是能找到你的破綻。
相反,以不變應萬變,敵不動我不動,結硬寨打呆仗,這就是貝爾曼心中應對波特蘭鐵騎最好的辦法。
雖然這樣的辦法看來很被動,雖然凱爾特人還如此年輕,就打得老氣沉沉讓人詬病,但這確實是對付開拓者和阿甘最合理的選擇。
如果是1998年的開拓者,凱爾特人這樣的呆板戰術會被開拓者鋒利的外線三分球射穿,打半場貝爾曼就要調整戰術了。
但現在,開拓者已經沒有了1998年的外線神準,球隊整體老化,球員們體能、細節都下滑的厲害,犯錯的頻率大大增加。
所以,凱爾特人要做的就是打好自己的營壘,把防禦做的妥妥帖帖的,依託鄧肯在三秒區的影響力,不要隨便出擊,就慢慢和開拓者耗。
把出牌權交給開拓者,讓開拓者圍著營壘打,他們本就人困馬乏,想要攻破這個營壘著實不易。
中場休息時,裡克-卡萊爾調兵遣將,他決定下半場增加查爾斯-巴克利的戲份,用這個攻城錘來擊破凱爾特人的營壘。
甘國陽並不是很同意卡萊爾的佈置,倒不是不認同巴克利的能力,而是他認為凱爾特人並非單純的龜殼防守。
“我們在強調進攻的同時,也必須做好防禦工作。”甘國陽提醒卡萊爾。
不過甘國陽並沒有否決卡萊爾的換人佈置,因為他自己也沒有想好要怎麼應對凱爾特人這種結硬寨打呆仗的策略。
不得不承認,貝爾曼這招目前看來不錯,應對甘國陽這種攻擊性極強的獵手型打法,不露出破綻,慢慢和你耗,針對你體能儲備一般的弱點,是很好的方法。
開拓者的的確確已巔峰不再,而甘國陽今晚的狀態確實一般。
佈雷洛克、科比、小奧尼爾幾次試圖衝籃下造殺傷,都被鄧肯的防守化解。
並且鄧肯有一點和年輕時的甘國陽很像,他防守成功的同時,往往還能拿下球權,不至於讓對手獲得二次進攻機會。
一旦開拓者進攻不中,史蒂夫-納什一定會發起快速反擊,但他的快速反擊絕不莽撞,而是相當有節制。
一多半最終會轉化為陣地戰,並且納什的傳球攻擊性非常強,他和基德不同,他非常善於傳一些直刺對手心臟的球,而不是進行一傳的梳理。
而且納什自己的攻擊性也更強,他投籃比基德更準,遠射能力出眾。
這點上,納什和他的岡薩加學長斯托克頓大學時同樣非常相像。
大學時,斯托克頓承擔的進攻壓力比進入nba後要大很多。
所以在岡薩加時期,斯托克頓在進攻端要承擔很多出手權。
雖然納什在防守端無法和斯托克頓相比,但他態度沒問題,並且凱爾特人的防守是典型的外鬆內緊,納什在防守端有些紕漏,不算什麼大問題。
所以第三節打了五分鐘,局勢和上半場相比竟沒什麼區別。
雖然甘國陽在低位連續單吃鄧肯得手,證明這位大前鋒自己依舊能手拿把掐。
可是,開拓者在防守端也無法遏制凱爾特人的進攻——凱爾特人的年輕人,幾次機會把握都相當好。
鄧肯幾乎不在低位向甘國陽發起挑戰,而是皮爾斯、納什利用控運和單打,攻擊開拓者的防線。
並且在底角位置,裡克-福克斯、布魯斯-鮑文、克里夫-羅賓遜等,都能命中關鍵三分,維持優勢。
這點又和當初的開拓者一模一樣,貝爾曼對底角的開發和重視,一直是超過聯盟其他教練的。
凱爾特人不是聯盟三分投的最多的,卻是最準的,他們的空間、效率運用都相當優秀。
可以說,這就是一支曾經的波特蘭開拓者,那支稱霸聯盟,將對手穩穩悶殺的可怕球隊。
不僅僅甘國陽轉了一個圈回到了出發的地方,整個波特蘭開拓者同樣轉了個圈,要面對曾經的自己。
開拓者打得相當艱難,甘國陽在第三節狀態回暖,連續進攻命中,可是凱爾特人都一一做出了回應。
蒂姆-鄧肯非常狡猾的抓住了兩次進攻機會,分別是小奧尼爾和薩博尼斯對他進行防守,鄧肯一次45度打板跳投,一次轉身後切入籃下的扣籃得手。
其中第二球還造成了甘國陽的協防犯規,上罰球線,但罰球不中。
總之,凱爾特人在進攻端打得極為聰明和均衡,沒有一個絕對強點,但每個點又都很強很有特點。
外線,保羅-皮爾斯和科比徹底較上了勁,兩人身體對抗相當激烈,幾乎就要打起來。
但只是幾乎,科比不敢和皮爾斯打,因為皮爾斯一看就比科比更壯且很能打。
而科比只能打球,打人他不是強項,結果在雙方的幾次一對一對抗中,科比竟然落入了下風。
科比落入下風,這對開拓者而言是個很致命的問題,科比對現在這支開拓者的攻防作用相當重要。
甘國陽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裡克-卡萊爾試圖用查爾斯-巴克利上場改善局面,但效果並不好。
不,不是不好,而是相當糟糕。
巴克利在內線面對鄧肯+伊爾格斯卡斯+克里夫羅賓遜這種高人組合,顯露出了他靜態天賦的弱勢。
雖然搶七大戰,巴克利和甘國陽合砍60分,抓下8個籃板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可是今晚,巴克利在內線面對高大的凱爾特人內線群,在籃下連續吃癟,被鄧肯蓋了好幾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