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沒搞傳銷,張舉張純加上丘力居,確實能搞出十萬多人,但那是把老弱婦孺全算上的數量……張純張舉以及烏桓騎兵,加起來其實只有一萬五,確實全都是騎兵。
鮮卑人大概也來了一萬五,圍攻關羽的確實將近一萬人,關羽和張飛的戰功倒是沒有胡說,殺的十三個百夫長都是真貨,但並不是一戰殺的,前後打了好幾場才有這戰果。
左髭組織了三萬人,但實際上張燕幹掉左髭之後,其它人就都很識相的投了,所謂五萬太行賊,是把西河兩萬老弱婦孺一起算上的。
戰報嘛,都是這樣的。
劉備已經屬於報得很實在的了。
“涼州如此,幽州也如此……張角叛後,狼子野心者何其多……”
劉宏幽幽的嘆了一聲:“阿公,依你看,此事該當如何?”
“臣以為當速招撫黑山張燕,否則恐被其他人拉攏……”
張讓躬身回覆道。
“我不是問張燕……我是說,各地皆叛……該當如何?”
劉宏又嘆了口氣:“黑山張燕當然要招撫,有此戰報,朝堂上也就沒了阻礙。可是涼州呢?益州呢?先零羌亂至今難以取勝,巴郡蠻人也復叛了……這些蠻夷就沒有消停過……”
“陛下,胡人本就是如此……國無內憂,便無外患;若有內憂,必有外患……安內即可攘外。”
張讓還是有文化的,說得挺有哲理。
“是啊,得先安內……”
劉宏想了一陣,點頭道:“招安黑山之事,你去一趟吧……把劉虞也召回來。”
……
八月中旬,張讓帶著天子的詔書去了涉縣。
能把宮裡地位最高的內臣派出來招安,天子確實是很重視黑山的。
張讓辦事效率很高,也不知道路上跑死了幾匹馬。
天子認了劉備的戰報,將張純、張舉以及太行賊左髭全都定性成了反賊。
太行賊與張純在西河的戰鬥,被定性為劉備“設計使反賊內訌火併”,而張燕在西河“平定太行賊,擒獲賊首左髭”。
有了這個定論之後,再用平定太行山區、擊退鮮卑的功勞招安黑山軍,朝堂上沒了反對的聲音,所以張讓才來得這麼快。
天子給了張燕“平難中郎將”的身份,允許張燕開府建衙,讓張燕管理黃河以北山區軍政事務,每年可以向朝廷舉薦孝廉,還可以派計吏去雒陽彙報工作。
這其實相當於將太行山區視為了一個大郡,或者說視為了一個州。
而且張燕的許可權是軍政一體的。
其它附名請戰的那些賊首,也都給了關都尉或屯田司馬之類的任命。
所謂的關都尉,其實就是一個個山頭,屯田司馬,其實就是一個個山谷……
名義上他們算是朝廷將領,只是受張燕節制;但實際上完全是張燕說了算,畢竟天子沒給錢糧,只給了官職名分。
這都是一開始就定好的,與劉備的設計沒什麼出入。
只是,天子沒讓劉備負責招安之事,給劉備傳詔的也不是張讓,而是普通的朝廷公使。
……
八月底,劉備收到了詔令,內容是:“制詔:《易》有‘居德則忌’之訓,《左傳》有‘去疾務盡’之教。”
“聞有妄稱天子、僭拜將軍之賊,使烏桓、鮮卑數寇邊塞,幽並之民屢罹其害,朕甚愍焉。”
“都尉劉備素習戎事,威行幽燕,著遷備為騎都尉,監討逆誅叛之事,諸郡關都尉以下皆受節制。”
“夫邊陲之重,社稷所繫。著令明申部曲,嚴飭烽候,有斬舉、純並鮮卑酋豪者,授關內侯。佈告遐邇,使知朕意。”
這詔書是讓劉備改任騎都尉,不再督烏桓軍事,也不再擔任甘陵都尉。
可是,雖然詔書中說‘郡關督尉以下皆受節制’,但詔書中卻並沒有讓劉備持節督軍,只是讓想辦法弄死張舉、張純、丘力居等叛逆。
也就是說,劉備的符節將被收回,而且,天子沒有給劉備徵募新軍恢復邊防兵力的許可權。
督烏桓是臨時職務,如今烏桓隨同張舉張純叛亂,這個差遣收回去也正常。
但從甘陵都尉調任騎都尉,這只是平調。
騎都尉的職級和郡都尉是一樣的,都是比兩千石。
而且騎都尉只是名頭好聽,有個‘天子親軍’的名頭,但實際職權其實還不如郡都尉……
沒有固定轄區,無法直接募兵,沒有行政權,沒有主戰權,只能奉詔令行事。
這只是把劉備的編制從地方調到了中央,沒有任何實際好處——騎都尉屬於中央軍體系,隸屬光祿勳。
天子這大概是在向劉備表示信任,也是強拉劉備站隊的意思。
但對劉備而言,這就是不信任。
——這其實相當於老闆對員工說“我信得過你”,但實際上卻在辦公室四個牆角全裝了監控……
若是真信任,若是真想讓劉備鎮守幽州,並徹底除掉張舉張純丘力居等叛逆,那就該讓劉備節制幽州兵事。
或者哪怕降職任命為幽州刺史也行,要不然什麼實權都沒有,拿什麼去討叛?
再說,劉備原本是應該升遷的。
僅靠擊退鮮卑的功勞,已經足以升任校尉了。
畢竟幽州的戰事是劉備主導的,一直堵著沒讓鮮卑進入大漢腹地的關羽張飛都是劉備的部下,張燕增援幽州也是劉備帶去的。
也就是說,劉宏完全沒有考慮劉備戰報中提到的戰功——所有人的戰功都沒提。
收到詔令時,劉備倒是挺平靜,但其他人都覺得難以置信。
張燕這個實打實的反賊當了將軍,劉備這個真幹事兒的官卻降了許可權……
這大漢天子是要作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