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傢伙,話糙理不糙,說的確實有道理!連他自己都被對方生擒活捉,還死了三百……應該是二百五十七滿洲兵,那邊的腦袋還沒砍完,劊子手已經累得換人了。巡撫這樣的封疆大吏被活捉,滿洲兵的腦袋被斬了堆成京觀,但凡總督還想保住頭上的烏紗帽,勢必要調兵回來剿賊的。
同理,聶宇打不打荊州,都不影響清軍得知訊息後,暴跳如雷調兵來打他。
惠齡一臉色厲內荏道:“即便你們這些白蓮邪教真打下了荊州,等總督調兵回援,你以為就憑這群烏合之眾,這麼幾千人馬,便能守得下來荊州城?”
聶宇說道:“不打一下怎麼知道呢?而且,你不會真以為,宜都、長陽兩縣,就是我們所有人馬了吧?宜都、長陽不過是我教分支而已,就連我父也只是分支掌教,真正起兵主力則在襄陽、鄖陽、施南等府,還有川陝甘豫四省的教中兄弟。”
“只要我這邊生擒巡撫、打下荊州城,那其餘教中兄弟必將雲起而響應,如此頃刻間就是百萬大軍,這滿清的半壁河山都將是我白蓮教的天下!”
“你說什麼!”惠齡驚撥出聲。
這次是真驚呼,他倒不認為白蓮教人少,但也只以為真正敢造反的,應該就只有宜都、長陽兩縣而已。
而大部分的白蓮教徒,應該都是烏合之眾,不敢隨便起兵叛亂的,就連之前的中原白蓮教首領劉之協,之所以會被官府給抓住,就是因為內部有叛徒害怕造反,出賣了教主劉之協。
只不過,在地方官府準備押人去京城凌遲的時候,又不知怎麼回事,讓劉之協逃走了,而後不知所蹤。
乾隆大怒,下旨大索白蓮教徒,成功讓地方民怨沸騰,最終提前釀成起義暴亂!“大將軍,東西找到了!”
正說著,白楠手裡拎著個布包,小跑著從帥帳跑了過來。
聶宇接過了布包,別說,還挺沉,光看布的外表,倒是挺華麗的,一看就不便宜。
裡面包了個錦盒,開啟一看,是一塊銀製的方正大印。
《欽定大清會典》規定,銀印或銀質關防,只有地方文武一二品或在京三品大員,才能使用,而且往往採用雙印製。
就是一塊擺在衙門看的,一塊則用於隨身攜帶。
聶宇把大印翻了個面,除開標準的官印刻字,還有專門刻在前頭的“行在”。
哦,《雍正王朝》裡表現的金印存在,還是乾隆鑄的,但很重,非常重,別指望能掛在腰上,且歷史上只被用過一次,就是林則徐虎門硝煙。
效果嘛!四個字——如朕親臨!見到對方翻出了自己情急之下,藏起來的行在官印,本來還默不作聲裝傻的惠齡,終於露出絕望神色。
“你有本撫的官印也沒用,沒有本撫親自出面,地方衙門不會信你們的!”
聶宇聽罷無言,只“哦”了一聲,而後理都不理這廝,讓人把他先帶下去,又讓何順安拉來幾人。
如果惠齡此時還在這,應該能認出來,這幾人都是他的師爺幕僚團,居然命大一個都沒死在亂軍中,也很倒黴的一個不剩,全跟惠齡一起被俘虜了。
聶宇不等這幾人反應,便忽然獰笑著開口:“呵呵,你們怕死嗎?”
放假太爽了,爽的都忘了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