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宇也不客氣,人家送上門來了,那要是還不收下豈不是太失禮了?松滋知縣直接就被聶宇暴起一刀砍殺,一直到臨死前臉上都還帶著諂媚賠笑。
松滋縣順勢被打下來,同樣跟枝江縣一樣,大戶、官吏們辮子全剪了,不肯剪的抄家滅族,而後又專門在城頭豎了杆大漢旗,宣佈這城已經是大漢軍的地盤了。
沒錯,聶宇麾下義軍現在的名號就是大漢軍,這還是新投師爺馮修永提的建議。
反清復漢的口號太空了,很多百姓都不識字,可能壓根不理解反清復漢是什麼意思。
所以,必須給軍隊和官民都樹立一個真正通俗易懂的旗號!正好,聶宇之前跟清軍城頭對壘時,豎了一杆“漢”字旗,那就乾脆更名大漢軍吧!
這也符合反清復漢的口號!松滋縣拿下,照例糧食留下,銀子搜刮一空,裝船帶走,縣城留給那群已經被迫成反賊的大戶、官吏們。
“大將軍,我們已經過了涴市鎮,再往前就是虎渡口了,虎渡口的對岸,便是荊州府城。”馮修永指著聶宇不知從哪裡掏出來的湖北地圖說道。
說完,又是有些暗暗驚詫,這位大將軍果真深藏不露,他本以為對方只是會練兵而已,現在連這等精細地圖都能弄到。
要知道,這可不是幾百年後,而是韃清的乾隆朝,幾乎算是最腐朽,也是最封建的王朝了。
別說買地圖了,就是你自己私繪地圖,那都是犯法的,而且保底死刑起步,畫的太詳細,傳播太廣可能還要滅族。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荊軻刺秦的典故里,荊軻便是帶著燕國地圖前往秦國,才得以朝覲秦王政。
因為君王投降,基本都脫不開三要素:印璽、黃冊(戶口本)、地圖。
前兩者是權力的象徵,後者的地圖代表著國家的軍防機密。
地圖給敵國看,基本等同於在告訴敵國,我的國家有多少城池,軍防主要在哪裡,這裡有多少河流、那裡有幾條路等等,幾乎等同於是把底褲都掀開給別人看了。
在三國演義裡同樣也有這一幕,張松把益州地圖展示給劉備看,但張松並非益州牧。
那為什麼還要給劉備看一張地圖呢?
因為這是張松在出賣益州的軍事機密,算是在給劉備立下入夥的投名狀。
這還是秦漢三國,到了元明清,這地圖就更重要了。
這裡頭甚至還有件相當離譜的大事,還正好就是乾隆老狗乾的好事,這傢伙邀請西方傳教士來中國,利用先進的測繪技術,測繪了清朝的全國地圖。
這個地圖測繪完畢後,主本被珍藏在了滿清皇宮,不許外傳。
但副本卻被傳教士帶回法國,並且大肆刊印流通,然後這些極為精確,標註了經緯度,甚至精確到州府縣的地圖,就被後來的小鬼子買走了。
再後面,懂得都懂……
“嗯,一切先按原計劃行事,跟那位蒙古巡撫說,只要他願意配合我們詐城,本大將軍可以留他性命,就是放他回去也不是不行!”
等馮修永拱手領命退回去,聶宇又對著同樣看地圖驚奇不已的何順安諸將說:“你們幾個也是,即刻下去整兵備戰!”
“大將軍,不是說要詐城嗎?”何順安疑惑道。
聶宇說:“詐城只是上策,萬一要是不成,我們也要做好攻打府城的準備!”
這下懂了,幾人各自下去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