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算是這樣,也使得李承乾對上官儀包容了許多,甚至不厭其煩的為其解釋為什麼會將那個彈劾李恪的傢伙發配嶺南。
不過這上官儀倒也真是倔的可以,李承乾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他依舊還是不肯罷休,甚至也不管李恪就在殿上站著,直言道:“可是,陛下難道就不問問吳王是否真有其事麼?或者陛下不應該命人查訪一下這件事情的真偽麼?”
御史做到上官儀這個份上,耿直的確是夠了,不畏強權似乎也做到了,但李承乾總是覺得他們這些人的腦回路似乎與正常人不大一樣,嘖了一聲,略有些失望的說道:“上官儀,你讀了許多書,應該明辨是非才對,為何到了現在你還沒有搞清楚朕是為什麼生氣。難道你真的以為朕是在維護朕的三弟?若是這樣的話,朕對你可太失望了。”
而那上官儀也是一絕,儘管已經聽出李承乾語氣中的失望,但還是杵在當地,梗著脖子說道:“臣愚鈍,請陛下明示!”
李恪見話已經說到這個份上,心中也頗有些不快,但卻不是針對李承乾的,於是瞥了上官儀一眼,以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態度奏道:“陛下,這治水的工程臣弟的確有疏於管理的地方,臣弟有錯!”
他這一番話聽上去像是認錯,但實際的含義卻是在告訴上官儀,這種小事,其實是錯,並不是罪,老子就算是認了又能如何。
李承乾無可奈何的看著下面兩個鬥雞一樣的傢伙,半晌才說道:“李恪,你的事情朕回頭會與你細說,眼下朕要說的是聞風奏事的問題。”
“是!”李恪有些不解的看了李承乾一眼,退了回去。
其實這個時候所有人一致的想法是李承乾在維護李恪,畢竟人家是親兄弟,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在有能力維護弟弟的時候,皇帝陛下如此做倒也無可厚非。
而在這個時候李承乾卻繼續說道:“朕知道你們都在以為朕是在維護吳王,不過朕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們,你們都錯了,如果這件事情是真的,朕絕不會因為李恪是朕的弟弟而姑息。而朕之所以會懲罰彈劾之人,原因主要就是因為聞風奏事。”
“你們這些人最好都給朕記住,今後不管是誰想要彈劾,那就一定要拿出證據來,如果沒有證據,那就去找,否則就給朕把嘴閉上。”
“今天彈劾,明天彈劾,說話都不用負責的麼?總是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罪名來搞彈劾你們覺得朕應該怎麼辦?查是不查!若是要查……,看看你們一天都弄上來多少奏章來彈劾,全都查一遍,這朝庭還要不要幹事情了?”
“所以你們以後最好是把精力全都用在工作上,該幹什麼幹什麼,御史臺,如果沒有人實名舉報,沒有確實的證據,你們最好都把嘴閉上,如果真的沒有事情可幹,那就都下去教書,朕的大唐還有很多地方缺少教書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