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貞觀第一紈絝

第66章 新差使〔2〕

麗正殿,李二陛下辦公室,老李同志坐在桌子後面皺著眉頭仔細的看著孔穎達呈上來的鬼畫符一樣的阿拉伯數字,半晌之後抬頭對李承乾說道:“又是你搞出來的?”

“回父皇,是兒臣自地攤上的一本古籍看來的。覺得此計數方式簡單、易懂、而且計算起來方便靈活,所以就記了下來。”為了不給孔老頭留下話柄, 李承乾只能無奈的繼續編下去。

“書呢?”老李問了一個和孔老頭同樣的問題。

“不知道,當時看了一下就放到一邊去了,現在賣書的不知付出了哪裡,找不見了。”李承乾搖頭說道。

“為何當時不買下來?”李二陛下沉聲問道。

“兒臣……,兒臣沒錢啊!”李承乾把臉抽成包子的形狀,右手對著李二陛下一個勁的搓著。

這個要錢的手勢,李二從長孫那裡見到過, 好像也是這混小子特有的手勢。

“胡說八道,你宮中每個月都有20貫的!”李二看著李承乾那手勢氣不打一處來。

“那是公款, 如何能夠私用,陛下此事卻是錯了。”孔老頭敢向一切看不慣的勢力作鬥爭,哪怕對方是李二也無所畏懼。

李二陛下有些愕然的看著老孔,有些搞不清他到底是哪夥的。

不過很快老李同就反應過來,現在追究這個已經毫無意義,當下對李承乾說道:“既然這阿……,阿什麼的數字你已經記下,想必如何使用你也知道吧?”

“和我們現在用的計數方式一樣使用便可,比如37,又比如1+2=3。”大概用了一刻鐘時間,李承乾把阿拉伯數字的使用方式對李二和老孔說了一下。

李二陛下拿著毛筆,在紙上寫下一個又一個數字,時而沉思, 時而微笑,最後點頭說道:“此等計數方式果然簡單許多。”

“陛下所言極是。”孔穎達這老傢伙亦在一邊點頭附和。

“如此便先在國子監與弘文館中試用,若是效果好便推廣全國。”李二這次發了善心,間然沒有讓李承乾參與進去,樂的李承乾幾乎沒跳起來。

但很快他就明白, 什麼是福兮禍所伏。

“皇太子承乾,宜令聽訟,在茲恤隱。自今以後,訴人惟尚書省有不伏者,於東宮上啟,令承乾斷決。今若有固執所見,謂理不盡,然後聞奏。”

洋洋灑灑數十字,被李二陛下身邊的管事太監抑揚頓挫的宣讀出來,聽的李承乾如墜冰窟,想不清楚原本好好的一件有了結論的事情,怎麼就突然間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宜令聽訟是啥?承乾斷決又是啥?聽上去像是又安排新工作,這不是要了親命了麼,難道一點玩樂的時間都沒有了?

原本貞觀四年的聽訟詔書,竟然提前到貞觀元年,對於只想當紈絝的李承乾來說,簡直就是世界未日提前到來一樣。

在大唐尚書省左右分司,東有吏部、戶部、禮部三行,每行四司,以左司統之;西有兵部、刑部、工部三行,每行四司,以右司統之。

這特麼得多少事啊?六部每有不服,都要讓李承乾去聽,而且還要斷,這簡直就是斷了他活路一樣的安排。

“父皇,兒臣……。”

良久之後,李承乾總算是把老李這份詔書是啥意思整明白了,剛想提出異意,卻被老李沉聲打斷:“怎麼,詔書已下,莫非你想要朕食言不成?”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