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帝都,伊斯坦布林。
從大明中興十七年六月,奧斯曼皇帝下令奧斯曼大軍進攻兩河流域的巴格達城至今,奧斯曼帝國和滿清已經交戰了整整九年多的時間。
傾盡國力而進行的這場漫長時間的交戰,已經讓奧斯曼帝國不堪重負,昔日強盛而龐大帝國,而今已經國庫空虛,後繼乏力,快要支撐不住了,特別是在這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大戰的情況下。
奧斯曼皇帝的臉色一天比一天陰霾,憤怒的他想砸碎一切此刻看到的東西。
“九年多了,除了敗還是敗!真神!難道我奧斯曼帝國就要這樣葬送了嗎!”奧斯曼皇帝仰天咆哮:“該死的登尼塞裡!我要的是勝利!而不是現在這樣懦弱不戰,仍舊失敗!”
從巴格達撤退,阿拉伯半島的丟失,在到拉卡城的丟失,以及此刻退守大馬士革堅守!奧斯曼皇帝看到的只有退和退!這不是他強大奧斯曼帝國軍隊該有的表現,他強大奧斯曼帝國軍隊的表現應該是推倒一切敵人,勝利和勝利!
可以說,九年多時間的不斷敗守,已經讓奧斯曼帝國皇帝對當前奧斯曼大軍的統帥登尼塞裡非常不滿了。
他不得不開始懷疑一直啟用登尼塞裡這個傢伙統帥大軍的正確性。
不說奧斯曼帝國皇帝,奧斯曼帝國很多領主,大臣等等,也都已經對登尼塞裡極度不滿意了,認為正是登尼塞裡這樣防守多過進攻的方式,才讓戰爭持續了這麼長的時間,才一直無法得到戰爭的勝利。
奧斯曼帝國君臣這樣的心態,正合多爾袞謀算的需要。
也正是算到長時間的對峙消耗,會引發奧斯曼帝國皇帝和大臣們這樣的心態,多爾袞才策劃了這樣一個陰謀。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伊斯坦布林城內開始流傳這樣一個說法,登尼塞里正在和清軍談判,要帶著數十萬帝國精銳士兵叛投清軍!
這不得了了,難不成登尼塞裡遲遲不能打敗清軍,現在又在大馬士革堅守不出,是因為怕了清軍,所以準備要叛投清軍嗎!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又有一個說法,清軍並不懼怕登尼塞裡,其實登尼塞裡很容易打敗,清軍懼怕的是帝國新興的‘名將’埃爾科尼。
剛開始還只是一些傳言,城內的點點議論罷了,可是突然有一天,有皇帝的侍衛截獲了一封信,信裡的內容一下子就讓整個伊斯坦布林上下炸鍋了。
這是一封正在大馬士革帶領帝國軍隊和清軍交戰的登尼塞裡元帥寫給他的家人的一封信,信裡要他的家人立刻離開伊斯坦布林城,前往帝國與大清國交界的邊境,那裡已經有清國的人等在那裡進行接應。
這一瞬間,謠言立刻變成了恐懼。
登尼塞裡此刻統帥的六十多萬帝國軍隊,大部分都是帝國往下最精銳的軍隊,是集合了整個帝國國力在維持的一支軍隊,如果登尼塞裡真的帶著這支軍隊投靠了大清國,那麼帝國瞬間便會失去反抗的能力,清軍將在很快兵臨伊斯坦布林城下。
“嘭----,登尼塞裡,該死的登尼塞裡!”奧斯曼帝國皇帝憤怒的摔碎了東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