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一他們來到兩山之間,面對壺口山,背對隴頭山。一個人只有到一座山腳下,才能體會到那座山的巍峨巨大。
壺口山的正面是一面崖壁,以九十度直線垂直於地面,在山高的三分之二點六位置就是那半月形壺口。這樣的垂直崖壁佈滿光滑的青苔,再加上天然的險口,如若沒有特殊的工具是攀爬不了的。整座壺口山的走勢更像一條遞減的拋物線,最高點就在崖壁上方,而後逐漸成弧下降。更猶如一條脊椎骨,壺口就是昂首,而後腰部微彎。
最為奇觀的是正一他們背對的隴頭山,一個小型瀑布口與壺口平行對立,泉流傾斜而下,快接近山腳的位置突露出來,瀑流注入形成一汪清水潭。
“好山好水育人傑…”正一望著這兩座山感慨的說道。陳達明聽了之後點了點頭,這幾年吉陽市的確出過許多名人,教育知識方面的狀元,擔任政府要職的管理人才都有。
“聽說這裡是難得的風水寶地哦!”
“風水寶地嗎?不見得吧,可惜了…”正一喃喃低語道。
“可惜什麼?”陳達明疑惑的看著正一。
“沒什麼。該不會我們就從這崖壁上去吧?”正一望了望那崖壁,伸手去抓,手一下子就滑開了。
“當然不是了,走,我們繞過這崖壁,到後面去,那裡有個盜洞道,是那夥盜墓賊挖的。”陳達明笑了笑,緊接著說道。
“不得不說他們的確有本事,都不知道盜了多少墓穴,一般人很難找到的地方都能被他們找到。”
正一點了點頭。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盜墓的衍生與古時厚葬制的風行有關,一個人生前達官顯貴,死後殉葬品更顯豪華。更別說帝王之家了。盜墓的高回報,再加上死人錢好賺,這都讓許多人趨之若鶩。
不過,隨著盜墓活動的猖獗,許多墓穴主人都會設定一些防盜施施。你‘盜’高一尺,我‘防’高一丈。因為在早期的陵墓中,會立有墓碑等標誌性的東西,這也成了盜墓賊尋找古墓的座標。到了後來,為了防盜,墓穴主人特別是帝王將相這類容易招賊的墓穴基本不再設定地面標誌,更會在下葬時設立許多疑冢,這也導致了許多帝王將相的陵墓去向成謎。但即便你能找到墓穴,墓穴裡也往往是遍佈機關,稍有不慎,就是命喪當場。但人永遠是止不住貪婪的。
如今到了現在,生產力發展,民眾生活逐漸富裕。人們享受物質的方式也層出不窮。收藏古物就是其中一種。在一些商家的特意炒作下,對古物的估值更足以讓一人一夜之間暴富,有些古物更是有價無市。以至於在利益的驅使下,還是有不少現代人從事這盜墓行業,只是組織意識上對文化遺產的重點保護,近些年不斷地加大力度打擊盜墓犯罪活動。才有效的防止了一些文物的流失。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盜墓這個行業,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在華夏大地的歷史上是佔著極大重要地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