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途

第43章 邪童,道中儒

那人聽了訕訕的笑道:“是…”

正一搖了搖頭而後坐下,奇門遁甲為許多人所追求,但能傳承出來的少之又少,為什麼呢?因為入道門首先考慮的是心性,而非悟性。而這種心性考驗極為嚴格,因為道術用在對的地方則利,一旦用在錯的地方則弊。心性如若邪惡黑暗,那麼這種人學了道術只會為非作歹,作惡多端。而心術極正者,則能把道術用在正義的地方,造福天下蒼生。這也就有了邪與正,兩不立。

像剛才那種做法,純屬在褻玩茅山術。

正一不願多談不代表別人沒話可說,此時那人雙眼放光地看向正一,能輕易破解神打術的人,能力可見一斑。本身他就喜歡研究那些奇門遁甲之術,滿地方跑,去請教。就剛才那個神打術也是跟一個師父學的。說是師父,其實就是懂得茅山術的一點皮毛,欺詐世人,撈取厚利的江湖術士。這一點完全與茅山提倡的“正”與“義”完全相悖。

儒道,道儒,儒中有道,道中含儒。早在幾千年前佛儒道三家並行,三教合一。儒學不成一教,但影響深遠。道家中的正義與儒家中的仁義大同小異。正一從小在徐方那裡耳濡目染之下,不說苦讀百卷經史,也知曉諸多儒家經典。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修道也一樣,為仁為義。學茅山術何用,正邪氣,無愧於這一身本領,無愧於心。

正一舒了一口氣,經過剛才的事情後,他逐漸明白,修道立身於天地是為了什麼,庶己無愧在於責任而已。

那年輕人挨著正一而坐,自來熟的與正一侃侃而談,求知慾望極大,不斷地問正一這些那些。正一斷然不會輕易的說些什麼,只是略顯沉默,或者轉移話題。

不過,正一也瞭解到他們兩個人的一些資訊。他叫華辰,那個昏迷的年輕人叫王偉。按照他自己說的此次是去“尋道”的。

聊了好一會兒,華辰也知道正一不願跟他說太多關於道術的事,不過,他也不氣餒,認識了正一就是最大的收穫了。

發動機的轟鳴聲逐漸減弱,船到對岸。船上的人都站起身來準備下船,正一與白嬋站在一起。此時那個叫王偉的年輕人也醒了過來,他與華辰走在一起,只不過臉色有點蒼白。

一開始華辰還沒注意到白嬋,現在看到,立即驚為天人。看向正一的眼神曖昧無比,這讓正一感覺莫名其妙。

不知道是不是感覺到白嬋那一股閒人莫進的氣息,華辰也沒說上一句話。眾人踏上石階,華辰與王偉就提出了告別,雖然他很想跟著正一多瞭解一些奇門遁甲之術,但看身旁的夥伴一副病懨懨的樣子,他也知道這個希望落空了,正一也肯定不會帶著自己的,只能鄭重的再三謝過正一之後,就分道揚鑣了。

正一走上青石臺階,無比喧鬧的聲音傳來,雖然已是晚上,但縣城就是不一樣,處處燈火通明,人聲鼎沸。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