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王宮。
以魏徵王通為的華夏百官站在右側而以房玄齡杜如晦為的李唐百官則站在左側。自李唐太上皇李淵病軀休養之後李唐百官群龍無雖然有人提議請長孫皇后主持但長孫無垢卻以婦人不幹政拒絕又與鳳後衛貞貞一起每日救治災民百姓不問政事把一切扔給李唐百官商議榷定。
初時瑣事還能商量決斷後來大事方面李唐百官意見分歧越來越大每日爭吵不斷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也有不同看法求助李族親王李神通等人也無法一一解決最後只好聽取太上皇李淵的令旨前來華夏王宮聽宣聽調由華夏聖王徐子陵親自決斷華夏及李唐諸事。
來到華夏卻驚覺華夏百官處事自主分工細明合理平日難得看見徐子陵一面。
至於朝議迅疾簡單更是聞所未聞。
一個月內徐子陵巡視華夏境內長達十數天多不得洛陽大小決事皆由百官自議而且朝中軍政分離軍事與政務各不相問讓李唐百官覺得驚愕難明又歎為觀止。
徐子陵難得上朝有事多在一個時辰之內就匆匆決議從不拖拉或者推延。
“三月賑糧災民溫飽稍定只是現在嚴冬將臨寒衣被鋪屋舍炭火。尚缺不全潼關城下李唐百姓翹以待婦孺老弱。更是迫不可待望聖王為百姓困苦謀劃。”杜如晦生怕徐子陵得了李唐便會撒手不管。或者拖延行事早早提出議案。
“杜公現在初秋剛過你便如此遠思似乎稍早。”徐子陵有些哭笑不得。但他多少也有點收買杜如晦人心的意思平時無論任何進諫都有求必應。
“聖王古人有云……”杜如晦恭聲作禮準備搬出大道理。
“好了好了古人說得很有道理聖賢說的更不會錯我算是怕你了!”徐子陵最怕杜如晦他講什麼大道理他地口才上佳一說半天也不會重複還滴水不漏水。徐子陵領教過一回頭也大了。徐子陵轉向華夏財爺李福成問道:“華夏國庫調派如何?”
“盈餘虧損還待總帳。之前一斗一文賑款剛調派完畢但目前因為戰事未歇資金按規定……”李福成有魏徵在側不敢開口說國庫很有錢。
“對。國庫支出有規定不能亂動。”徐子陵看了看杜如晦一看他不把這件事提前決定就不罷休嘆了口氣道:“本王倒有些私房錢可以借些國庫作為臨時調撥。李愛卿本王小錢積蓄不易記得在日後國庫盈實時返還本金利息就免了。”
“……”李唐百官一聽只覺眼前暈這麼荒唐的事也只有華夏朝廷才有。
“黃河堤壩年久失修雖今年無事但為千秋百世大計望聖王再設一款以促河治。”魏徵猛站出來啟稟。
徐子陵當然明白魏徵是什麼意思河治原來有專門款項而且定有十年十項之多但今年的款項留給李唐百官進駐洛陽時備用以作河治。誰不想李唐士兵將國庫中地河治官銀劫掠一空而缺失一年資金。
本來對於華夏來說只是九牛一毛但魏徵看不得李唐百官事事向著李唐百姓事事向徐子陵伸手說出這件事讓他們慚愧慚愧也算是為華夏百官爭回一口氣。
果然魏徵一出上稟房玄齡和杜如晦登時臉皮微燥。
誰也不曾想過當日華夏軍撤離洛陽竟然還留下半庫銀兩而且還分類分項言明政務整治事項。
當日官銀追回後戰事吃緊治安敗壞無心民事而且黃河無患房杜兩人最後也急調此類銀餉用作軍事後勤以至後來華夏重返洛陽時國庫雖然殘存但紋銀也無。
現在魏徵把舊事重提房杜兩人登時大為尷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