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恐怖之局外者

生存狂!

生存狂——核威脅時代的產物,總認為世界大戰將要爆發、人類將要滅亡,到時就要完全依靠自己在荒涼之地求生。26nbsp;他們大都憤世嫉俗、遠離人群獨居,以最艱苦的方式生活並鍛鍊自己和家人朋友,並大量儲存武器彈藥和生活醫療物資,挖掘掩體,以迎接世界末日的到來。

情況簡介在冷戰時期,處於核威脅的美國人有一種極度的不安全感。其中一些人認為世界大戰將要爆發、人類將要滅亡。他們開始著手為這個事情做準備,希望到時完全依靠自己在荒涼之地求生。這群人被稱為survivalist,在國內被翻譯為生存主義者、生存狂或者生存專家。雖然冷戰已經結束,但是生存狂的卻依然大有人在。現在他們不光擔心核子戰爭,還擔心恐怖主義、外星人襲擊地球、隕石撞地球、甚至是殭屍病毒等等,總之他們就是一群杞人憂天的傢伙!

尤其是911之後,生存狂的數目開始激增。美國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存主義者社團,但是即便如此這些人在美國仍然是非主流。筆者和一些在美國的朋友聊天,他們都沒有聽說過這種人的存在。對於公眾而言恐怕生存狂組織基本能跟邪教組織或者神經病劃上等號。1987年有個名叫羅伯特加里塔許納的生存狂,在艾斯康迪多市的寓所內搞了個防核子掩體,並且藏有大批武器和爆炸物。警察包圍了其寓所,此人拒絕投降並且對警察開槍,槍戰中1名警員殉職此人則被當場擊斃。

當然這只是少數生存狂的極端情況,大部分美國生存狂是無害的,他們只是杞人憂天,而且積極的為天塌下來之後的生活進行準備。一個標準的生存狂首先需要有強壯的體魄,為了在惡劣環境下生存,生存狂一生都會苦苦的鍛鍊身體。其次生存狂要終身學習知識,醫療、地理、建築、軍事都要懂點,還要會掌握縫紉、烹飪、建造房屋、野外生存、射擊等基本技能。

所以生存狂大多不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傢伙,大部分生存狂都受過良好高等教育並且出身清白的白人。作為一個生存狂,註定一生不求最好不求最貴,但求最安全。生存狂從來只穿純棉或者斜紋布製成的衣服,因為它們防火。生存狂不喜歡去人多熱鬧的地方,比如演唱會、夜總會。因為人多擁擠的地方容易發生踩踏和恐怖襲擊。生存狂儘量不坐飛機,因為他們感覺在空中生命不由自己控制,最重要的是坐飛機武器無法隨身攜帶,這會讓生存狂感覺很不自在。

edc生存狂們有一個概念叫做edc,這當然不是陳冠希的英文名的縮寫,而是英文everydaycarry的縮寫,就是每天必須都要帶的東西。雖然每一個生存狂的edc都會有所不同,但是有一樣是必須有的---刀。他們相信即便什麼都沒有隻要有把刀,就能解決很多問題。比如可以用刀砍柴火取暖,或者用來狩獵然後把動物切開吃掉。當然標準的生存狂隨身絕不會只帶一把刀的。除了刀子之外,生存狂必帶的裝備是取火工具,人類學會利用火之後才開始跟其他動物不同。生存狂當然深知這點,因此起碼要帶上一個防風打火機。

對於骨灰級的生存狂而言打火機和火柴都不可信賴,他們生火工具是鎂塊。這是一種輕便而且可靠性極高的東西,基本就是一塊鎂金屬加上一根引火棒,使用的時候先用刀子把從鎂條上削一些鎂粉下來然後摩擦引火棒就能打出火星,點燃鎂粉。這種工具即便是海水泡過也可以使用,一小塊就可以點火上千次,對於生存狂而言這才是最可靠的。除了這兩種必備的工具之外,生存狂的揹包中還有急救包、收音機、手電筒、繩索、記事本、地圖、羅盤等工具。這和一般的戶外探險者的裝備幾乎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戶外運動者出去探險遠足才帶這些東西,生存狂卻每天帶著上下班、約會、接孩子。

以上種種只是生存狂每天拿著的工具,標準的美國生存狂都有地下避難所。當然很多美國人的家裡都會有地窖,因為美國每年都要按購置住宅使用面積徵收房地產稅,可是地窖、壁爐、閣樓、煙囪不算使用面積不用徵稅。所以美國人都愛挖地窖儲藏點東西或者乾脆住在裡邊。生存狂的地窖自然與眾不同,他們往往會用鋼板加固地窖,甚至乾脆把一個裝甲箱子埋在地底下當避難所。裝甲地窖內設有空氣迴圈系統和自主發電裝置,並且在裡邊儲藏了足夠幾年用的食物和水,保證即便在核汙染環境下還能活幾年。事實上這是個非常麻煩的事情,因為食物和水都會過期,所以要定期更新這些東西,搞不好一年還有哪麼幾個月要吃罐頭過活免得浪費。

為了避免幾年都吃罐頭,很多生存狂還有溶液沒培養裝置,用來生產蔬菜補充維生素。生存狂的地窖除了結實以外,還要儘量隱蔽,所有通風口和出口都要精心偽裝好,免得被敵軍、恐怖分子、外星人或者殭屍恐龍什麼的把老窩端了。除了藏好之外,生存狂也有鬥爭的準備,他們會在地窖裡邊藏了不少武器,被擊斃的那位老兄不就是這樣嗎?什麼刀子?那是切割工具,根本不算武器。生存狂要求的武器必須是大威力的,因為敵人不一定是人類也許是殭屍。所以美軍現役的小口徑步槍不是生存狂的首選,生存狂普遍喜歡用蘇聯的ak47系列或者美軍裝備的m-14中口徑步槍。中口徑步槍的好處是除了用來防身之外,等外面相對安全的時候還能用來打獵改善伙食。除了步槍之外,生存狂一般都會有霰彈槍用來近距離防身,在電影中這是打殭屍的利器,近距離一槍消滅一隻殭屍。手槍當然也是必不可少,不過根據生存狂偏愛大口徑的習慣,一般要點四五口徑手槍才夠派頭。至於機槍或者狙擊步槍,只要條件許可,當然是多多益善。除了槍之外,爆炸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東西,**、**、導火索在骨灰級的生存狂地窖裡邊少不了。

以前美國警察搜查某生存狂住所的時候還抄出了迫擊炮、榴彈炮一類的大殺器,當然這種東西在生存狂中也是非主流的。生存狂一般都有強大的無線電電臺,主要作用並不是為了通訊而是為了在地底下避難的時候瞭解外面的情況,因為到了那個時候手機、電話、網際網路什麼的肯定都沒了,唯一還存在的就是短波通訊。只要開啟電臺就能知道外面的情況到底如何,如果說什麼訊號都沒有,那說明地球上人類大部分都完蛋了,這不正是生存狂們日夜為之準備的狀態嗎?要準備這些成本是在所難免的,有人曾經算過一筆賬,如果要購置齊全生存狂的裝甲地窖中所有裝備和物資,最少要 萬美元。窮光蛋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生存狂的。

主題電影生存狂在美國雖然是非主流人群,美國電影卻似乎特別青睞生存狂的主題,幾乎每年都能看到一兩部。比如去年上映的《我是傳奇》就是個典型的生存狂電影,威爾史密斯飾演的主角是紐約最後一個人類,其他的市民都變成殭屍了。他天天就住在裝甲保護的寓所內,跟一隻狗相依為命。這是典型的生存狂狀態。

除了這個之外,生化危機等殭屍肆虐地球的片子也是標準的生存狂電影。還有一部當今大紅大紫的馬特達蒙早期主演的生存狂喜劇電影,內地流傳不光,港臺翻譯為《男人三十憨居居》大陸翻譯為超時空寵愛,片中講述主角的父母為美國國防部專家,冷戰期間自己家地下有個核避難所,一次空難主角父母誤以為核戰爆發,躲入避難所。30年後主角已經30歲,被派到地面去探查核汙染情況,搞出很多笑料。片中對於核避難所的描述深得生存狂的精髓。

現在美國熱播的電視劇《迷失》,其中一個主角也是典型的生存狂。此人遭遇一次意外後下肢癱瘓,終日坐在輪椅上。但是身殘志不改,仍然堅持生存狂的理念要去澳洲打獵鍛鍊自己。飛機墜機在荒島後,主角居然恢復正常。從行李裡邊拿出裝備幫助難友在荒島生存,也算修得正果。

文化影響美國生存狂文化受基督教影響甚大。基督教義中的末世情節是生存狂的精神來源,從生存狂的成分而言也多是美國傳統白人家庭,有色人種少數族裔少見。由於美國社會高度發達,即便普通市民的生存意識也遠遠高於我國,青少年從小能接觸野外生存探險的培訓還有諸多童子軍一類的生存訓練組織存在。自然對於生存問題格外重視,筆者認識一位美國華裔警察,剛到美國的時候感覺美國很亂,每天晚上都有警笛聲嘶鳴。但是生活一段時間之後,卻瞭解嬰兒窒息和老人忽然昏厥是自然想象無法避免,沒有警笛嘶鳴反而不正常。其後更投身警界工作,即便是下班的時候身上也要跟生存狂一樣帶上一把折刀以備突發事件。

生存狂之所以在美國誕生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並且是其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產物。隨著國內近年來經濟上升,自然災害頻發。國人也對生存非常重視,各種戶外運動裝備和產品熱銷,有些人更效法美國生存狂在家中囤積物資,備戰備荒。在網路上也有專門的生存狂討論區,大家互相交流經驗。當然由於國內高度密集的城市人口,大部份人要想如美國生存狂一樣深挖洞廣積糧是不可能的。

擁有可以殺死殭屍的大殺器更加是違法犯罪自討苦吃。但是從積極的意義而言,生存狂文化可以讓更多的人掌握生存技能和知識,面對如這次地震這類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時,可以在政府的救援隊趕到之前就實施自救,囤積的食物和水也能馬上拿出來使用。如果還備有藥物和急救裝備更加是雪中送炭。相信隨著國人的整體生活水平與素質漸漸提高,人們對防範自然災害認識的提高,國產生存狂的數目也會與日俱增的。

psk新派生存狂自從上次本人發表了有關生存狂的文章之後,有不少朋友寫信諮詢這個問題。並且有很多人希望瞭解一下生存狂更具體的情況,在上一篇文章中所說的生存狂在美國本土也是極少數人的玩意,因為在自家地底下挖裝甲地窖的成本太高,大部分人都玩不起。但是自從911之後,

美國人民感覺自己還是生活的不太安全,就算挖不起裝甲地窖總得想想辦法讓自己活命的機率增加。於是誕生了一個新的生存狂分支叫做psk從字面上解釋psk是指一個藏有多種工具幫助逃生的小盒子,他還有一個晉級版和bob(bug-out-bag)。這是是指一個能夠至少支援三天逃命需要的揹包。

與老派生存狂相比psk具有很多新的元素,老派生存狂是標準的宅男性格,他們基本上把自己家視為地球上最安全的堡壘,為了安全不斷的加固堡壘,增加裝備和物資,誓死宅在家中直到永遠。而psk是標準的暴走青年,一見不對立刻腳底抹油,跑得比誰都快。其次從對危機的判定上新派的psk們並不認為地球有打核戰的危機,大部分psk運動的愛好者都是冷戰結束之後成長起來的青年人,老派生存狂一直擔心的世界核戰爭對於他們而言就是天方夜譚。可是倒掉的雙子塔可是親眼所見,至今想起來仍然讓人心有餘悸的事情。所以psk們的一切準備都是為了應付某個時間突然發生的恐怖襲擊或者自然災害,而不是應付整個地球都陷入戰亂或者毀滅邊緣的災難。從生存狂到psk是完全符合冷戰後國際形勢變化發展的。

從裝備上來說,psk的愛好者不會在自家的地窖裡邊挖洞,也不會購置溶液培養裝置在地底下種蔬菜。因為按照psk所預設的危機情況,即便是最差的時候也不過是某個地區或者國家出現戰亂或者重大自然災害,自己的裝備主要是為了讓自己逃跑到相對安全的區域而已。psk的所有裝備必須是輕便的、可靠的並且能夠滿足跑路途中生活需要的。psk的愛好者也有edc(注:英文everydaycarry的縮寫,每日攜帶裝備的意思)的概念,但是它們的edc遠比老派生存狂要複雜細緻的多,因為老派生存狂的edc裝備主要為了滿足跑路到家裡的需要,只要到家立即躲入地下活動。

而psk們則不然,他們的裝備需要滿足至少三天的逃跑需要設計,所以必須更全面更有針對性,需要能夠應付野外生存、城市生存以及一些人身安全侵害。psk往往根據威脅級別去隨身攜帶不同種類的級別的東西。最基本的就是一個盒子,這個盒子可以很小,比如一個漁夫之寶薄荷糖金屬盒那麼大。但是至少要包含急救創可貼、小型手術刀片、小型照明燈、醫用膠管、漁絲魚鉤、鋼絲、火柴等裝備。很多psk喜歡把一個裝有上述裝備的漁夫之寶盒子當作最基本生存單元,即便是上街打醬油也要隨身攜帶。當然這個盒子往往被psk們視為最後的手段就像警察的備用手槍。

一般來說psk會在普通威脅情況下至少攜帶一個腰包大小的裝備,裡邊會包括刀具、小型手電、收音機、急救包、水袋等等。與老派生存狂不一樣的是,psk們更為重視繩索一類物品的使用,往往在生活中會攜帶多種不同的繩索。小到手術用的羊腸線或者釣魚用的魚絲,大到專用的爬山繩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為繩索是攀越障礙必須的工具,在野外也可以用來製造陷阱抓捕動物、釣魚,還能用捆綁東西。必要的時候羊腸線或者牙線還能用來縫合傷口。總之離了繩子psk會很麻煩,所以有經驗的psk們會想盡辦法攜帶更多的繩索,比如在刀柄和刀鞘上纏上傘繩,這樣既可以防滑有需要的時候又可以解開使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