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最強紈絝子弟

第25章 相見不如懷念

屬下來報楊志求見。

片刻後,楊志帶著楊家的寶刀進來單腿跪地。

並雙手把刀舉過頭頂:“衙內當日一席話如醍醐灌頂,楊志慚愧,刀已贖回,觀衙內心懷天下,有志軍旅,便以此刀贈予衙內。”

高方平接過刀,抽出一半感覺寒氣逼人。

喝過蠻子血的刀就是不一樣,真會讓人有些冷。

見高方平在遲疑,楊志又朗聲道:“衙內萬勿推辭,乃是小的一片心意。”

“我收下了。”

高方平卻再把刀遞給他手:“不過我現在轉贈你,希望你用好此刀,楊家的刀,還需楊家的人才能用好。”

所謂寶刀只贈英雄,如此看來,自己在衙內的麾下是享受英雄待遇了。

“衙內知遇之恩,楊志萬死不能報答!”

此君血氣上湧時,臉部胎記更是一片青色,煞是嚇人。

“別在這了,去校場徐寧的麾下,參與練軍。暫時做徐寧副手,我會給爹爹說一聲,找機會總會保你一個功名出身。”高方平道。

“謝衙內栽培!”

楊志大喜,乾淨利落的起身去了。

高方平又對隨從道:“去節堂告知我老爹,楊志需要個官身,和徐寧一樣仁勇校尉,差遣殿前司捧日軍籍,副指揮使。”

楊志不論是出身,名聲,還是能力均在徐寧之上。

不過考慮到他畢竟是曾經的罪臣,其二,論及資歷他是後來的。其三,親軍早被徐寧帶出了歸屬感,都把徐寧看做了頭目。

於此情況下,隨意讓徐寧退居副手,實在影響很大。

一般來說除非徐寧犯大錯誤,或許楊志立下大功,否則就只能以資歷論……

午後坐在視窗處,小姑娘乖乖的磨墨,伺候高方平整理文書。

某個時候放下筆舒展個懶腰,關於軍事篇的策論,經過反覆研究,反覆思考,在原來的基礎上反覆刪減。

如今算是基本圓滿了。

最以前和賊寇論合併一起叫《賊寇和軍思論》。

但在後來的修改中,高方平把它分離了出來單獨成論,改為《軍魂論》,主講思想問題。

強調的就是傳說中的《亮劍》精神。

狹路相逢勇者勝,敢於亮劍,簡單,聽話,照做的,基本上就是小高眼裡的合格軍人。

全篇策論近萬字,始終緊扣精神和信仰講述。

要的就是口號,見識過後世傳銷的高方平,真的太知道洗腦多麼有用,多麼可怕。

所謂喊的多了,自己也就信了。

就像蠻族睜開眼睛就面臨生存壓力,他們信念就是要生存,要南遷。這就是他們的信仰。

以此為前提,南下時候他們勇猛無匹攻無不克。

這年景生產力還太弱。基本上越往北,環境越嚴酷,生存問題越嚴峻。

所以越北就越驍勇善戰。如此導致後面強大的遼國,被幾千人起家的女真給滅了。

女真人南下侵宋之際,大好河山生靈塗炭,浮屍千里。

當時來說,大宋子民比豬圈裡的畜生也不如!

那時候大宋不是沒軍隊,但幾乎無抵抗就全面性潰敗,除了和當時糜爛的政治環境有關。

更主要的就是,軍人沒有信仰,不敢亮劍!

攻守雙方的不對等決定了初期固然打不過蠻子的。

但其實只要敢打,怎麼的也不至於出現那樣的大災禍,軍人跑光,幾百萬漢娃在哭喊中被當做畜生一樣殺掉。

主將氣質決定部隊靈魂,這有一定的依據。

當時兵敗如山倒的大環境下,敢戰軍實在太少,但名臣張叔夜就是狠人之一。

整個大環境爛了,個個都在逃亡,不過老頭卻偏向虎山行的率部浴血奮戰,進京勤王。

汗,老張他就是這麼牛的。

所以從來到大宋後知道是這貨知開封府,小高真是故意低調故意不惹他的。

“嗯,衙內寫了好多字啊,比一般書生用的字多,是口語,不是文言文。”

在旁邊伺候的小姑娘言無忌。

高方平道:“是的,因為這樣更容易讓人看懂。並不是說少爺我不懂文言,我誰啊,你真以為我才華比李清照差多少啊?我那是讓著她好吧。”

小姑娘道:“那為何士人的寫文章用字少,但講口語時卻滔滔不絕、連篇廢話?”

高方平道:“因為在這個時代的寫字成本太高,儘管有紙張後好了很多,儘管我朝發明和生產力比往前高了太多。”

“但還是成本高。千年以來的固化思維影響,窮苦人家想要出人頭地只有讀書,但是窮,為了節省文房四寶,恨不得一個字當十個用,這便是文言的來歷,形成了大家預設的規則。”

“但你說的沒錯,說話又不要成本,我不尷尬,那尷尬的就是別人對不,所以那些傢伙用嘴說的時候廢話忒多。”

“恩恩。”

小姑娘拿著少爺的墨寶開始用嘴吹啊吹,希望快點幹。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