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這時,小安開口了:
“大人的詞,平淡處見精奇,端的是辛酸悽怨之美。草民母女二人,此生始終漂泊無定,經歷辛酸,於詞中讀出感悟良多,受情緒所擾,倒不是有意拖延,請諸位見諒。如今,終於找到情緒,可以唱奏了。”
說完,臺上母女二人還起身一福。
“真的假的?”
“別想不開啊!亂唱庸詞導致人氣大跌,會失去飯碗,那得再次漂泊。”
“可惜了啊,她們是人氣才子燕青傾力打造的!事業到此止步了!”
小安也不管大家情緒幾何,撥動琵琶的那一刻,場面上的聲音慢慢的落定了下來。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明星小蘿莉聲情並進,清脆的嗓音合著節拍,伴隨著器樂聲同步推進的時候,場內的聲音終於全部靜止下來。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合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一曲唱畢。
整個樓層顯得很靜,唯有窗外街市上熙熙攘攘的聲音傳入。
這明顯是經歷滄桑的女人所作。
當然了,大宋傳統是,也有不少大牌詞人會專為名姬寫詞,於是需要從她們的視覺出發。
真有點難以想象這時花花太歲臨時揮毫所出。
可這些飽學之士們搜空腦瓜,也找不到這首詞的出處?
“他乃李清照密友,你們說,會不會是易安新作被他所用?”
“確有李清照平淡處顯精奇的風格……卻又似有些不像,李清照此時春風得意,斷無心境寫這樣的詞。”
一個當地比較有名的蒙學先生道。
高方平不得不感嘆,這貌不起眼的老頭說對了。
這首是經歷滄桑後的李清照晚年作品。特別最後一句“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平淡語調寫穿畢生酸苦,一種大徹大悟的悽美又不甘心。
富過,貴過,愛過恨過,爛漫過,還做過宰相兒媳,她懷念著舊時鮮衣怒馬,也懷念著舊時國朝家園的那片繁華。
但老時縱使香車寶馬卻也無心情娛樂,應該就是李清照當時的心境。
一曲唱完畢後,許久,賈曉紅還處於一種如痴如醉的狀態下。
這個樓上,興許距離這首詞意境最接近的人是她。
對於賈氏,曾經經歷過的熱鬧和節日喜慶,而今物是人非,雖然還沒陷入孤身地步,但幾乎等於在守活寡的她,聽後心情異樣:地位尊貴又榮光照人,北1京的繁華又與自己何干,盧俊義都不欣賞自己,自己還能去欣賞其他?
她的心情又實在無處明說,正經歷家庭變化,懷著世事難料的心理,徹底的融入了這首詞的語境當中。
“香車寶馬”更是盧賈氏的一種表面光鮮。
北1京的富貴人家圈子往來頻繁,但多數時候她只有謝絕了別人好意。有苦只能自己吞,勉強維持著盧夫人的名望。
梁家小姐若有所思,又神色有些詭異的盯著高方平的後腦勺。
總之。
現在這個場合裡全部喜歡無病呻吟的文青們,全被震住了。
汗。
高方平在心裡推演過很多現場氣氛,卻沒想到會是這樣。他們的的確確是被震住的表現。
看來高估了古代文青們的智商和病入膏肓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