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起眼的小小軸承,其中蘊含的難度非常大。
工藝的把控,流水線的實解成型,大量冶金工業人才的培養,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但重要的是有這麼一個想法,並投入大量的金錢去燃燒,一大群有志鑽研的匠人奇才,前赴後繼的努力。
就像餵養孩子,從嗷嗷待哺直至有天長成,頂起整個家的大梁。
有二十年時間,高方平不信建立不起產業鏈。
小小的軸承看似簡單卻是一個無名大英雄。它幾乎能在各個領域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各種牛車馬車推車,一但用上了,將大大節省運數途中的能量損耗。
它能節省馬力。
大部分馬車的動能在劣質車輪轉動過程中被消耗,而馬力需要吃糧草轉化,這是能量守恆。
有軸承後,原本需要四匹馬拉的車,難說兩匹馬就能搞定,這就是生產力進步。
也是將來大軍持續遠端作戰的後勤保障源泉。
有軸承後,很多想象中的大型工程器械,也能運轉更加省力。
譬如現在汴京場地裡正在設計的那些器械。
倘若沒有足夠的工程器械幫助,高方平策論中的《不對稱戰法》就是一紙空談,不可能把箭塔堡壘修到漠河去。一但失去了堆箭塔式的堡壘防禦戰法,就將面臨著蠻族鋪天蓋地的騎兵叢集。
而宋人真的不擅於騎兵作戰。
這些全部的構想,都建立在一個毫無不起眼的小軸承身上。
搭建工業商用化的初期,需要的不是導師,有錢就行。
這是一頭超級吞金巨獸。這就是高方平急於展開錢莊的原因。長年累月的燒錢,培養出整整一代匠人技工,那不是一個家庭的財力所能完成的。
真不用高方平懂什麼工業技術,也不用帶著工程院的檔案穿越。
有錢,有想法就行。
人類有創造力,特別宋人的創造力最是不缺,各種大發明的出現,足以說明宋人的創造環境歷代最好,創造熱情歷朝最強。
他們僅需要一個有錢、有想法、有堅持的人帶頭,然後源源不斷燒錢供養他們。就能在大量的實解工作中,出現一個又一個的創意,一個又一個的革新。
有十至十五年的積累後,初級工業形態就會出現。
那時候工業國虐遊牧蠻子,想輸掉戰爭都難!
梁紅玉咬著手指道:“衙內畫的風箏好怪啊?”
高方平給她一個暴慄道:“笨,這是軸承,乃國之重器。”
“十天能造好嗎?”梁紅玉道。
“最快十年,在我不差錢的情況下。”高方平嘿嘿笑道。
找高手匠人依照想法,打造能用的軸承其實不難。
但那叫奇技淫巧不叫工業。畢竟魯班很少,而國家很大。
魯班打造的物件老百姓用不起。必須要整個模式的改變,工藝改進,流水線成型,進而倒逼制度和整個冶金業顛覆,量變才能引發質變。
而這個過程需要時間、金錢、以及寬鬆的政治環境。
以大宋現在鐵礦煤礦官辦專營的土壤而言,想在其中走出一條工業之路來,那和暴風驟雨中的一頁孤舟差不多,一般人洗洗睡。
不過高方平地位特殊,奸臣老爹吃得住官家,在不差錢的情況下小範圍試點,如同斥候一般的探索一下工業道路,培養出第一代工業人才,儲備一些技術,這還是可以一試的。
儲備好那批人才,一但政治大環境改善的第一時間,他們進駐各種新東方技工學校什麼的,擴散培養第二代。
與此同時,鋪天蓋地的金錢砸進去,遍地開花的工業區,又用五至十年時間取代手工作坊,往後那當然就快了。
要支撐艦隊經略歐洲或許有點難,不過把周邊遊牧虐得後悔做人是妥妥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