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之曉得他的意思,多半是想索要一點好處,想了想,嘆了口氣,太監真特麼的腐敗啊,咬了咬牙,取了自己的全部家當,總計三十七文錢,顛了顛,很不捨地道:“公公辛苦,喝口茶水吧。”
這內官見陳凱之識趣,起先還如沐春風,一看這銅錢,臉就變了,大義凜然地大袖一甩,道:“拿開,誰要你的錢,咱是辦皇差,盡忠職守,職責所在。”
還是個清官,陳凱之嘖嘖稱奇,正好,錢省了,晚上可以加一個雞蛋吃,便一副由衷感激的樣子道:“公公兩袖清風,學生佩服。”
內官只得悻悻然地走了,顯然也懶得跟這種書生計較。
陳凱之抱著錦盒,問宋押司道:“不知縣公在不在?”
宋押司道:“縣公下鄉去了。”
陳凱之道:“本想拜謁,既然不在,學生就回了。”
抱著錦盒,回到家中,關了門,賜書一本,這錦盒理應比書值錢吧。
不管如何,陳凱之還是頗為好奇的,開啟了錦盒,裡頭果然躺著一部書,只是……這書說來也怪,質地古樸,可一摸,不像是紙張,質地頗為堅硬,陳凱之取了書,書面上蒼勁的‘文昌圖’三字。
文昌圖……卻不知是什麼樣的儒家經典。
陳凱之隨手翻開,不禁啞然失笑。
裡頭的文字嘛,有點玄乎,頗有幾分道家的玄學,字句呢,生澀難懂。
不過聽詔書裡說,這書……乃是太祖高皇帝的遺物。
嗯?
陳凱之猛地想起文昌圖的典故來了。
這是他從經史中太祖實錄中知道的故事,太祖死時,就留下兩樣東西,還專門頒了遺詔,除了一柄劍,便是這部書。
這書……難道有什麼不同嗎?
陳凱之愈發的覺得蹊蹺,當然,朝廷對此,是有解釋的,所謂的書劍,太祖的深意便是,讓子孫們一手持劍,懾服不臣,一手持書,教化天下。
這解釋,沒毛病。
而教化天下的書,便是這部《文昌圖》了。
莫非,是有文道昌盛的本意嗎?
陳凱之哂然一笑,今日怕是不能去上學了,索性安心坐下,捧書來看。
可是越看,陳凱之就更加的覺得蹊蹺了。
還是覺得不對勁呀,若是文道昌盛,可是這書裡,除了生澀難懂的玄學之外,並無所謂的經史啊,這書名為文昌,倒更像是雜書,太祖你老人家逗我陳凱之是吧,按照大陳的儒學大家的說法,這部書,簡直就是雜書嘛,拿這個來自詡文昌,難怪後世的皇帝,都將這所謂的遺物,束之高閣了。
可陳凱之越是如此,越是好奇,他一遍遍看下去,越看越覺得匪夷所思,因為一開始,這文字生澀難懂,可是看著看著,若是後文聯絡前文,冥冥之中,似乎有一些奇妙的聯絡。
這一部書,也不過六七萬字而已,陳凱之足足花費了一天的時間,便將整部書看完。
而後,他就陷入了思索。
似乎這書……很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