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門閥

第103章 趙過!

從高帝開始,地方上就廣設了各種‘農長’,幾乎每一個亭裡都有一個。

這些人都是當地最會種田的種田能手。

由他們負責指導百姓耕作,傳播技術,並督促百姓按照時令進行生產生活。

到了太宗時,對於地方上的種田能手們,國家更是無比重視。

察舉制度之中,就有著‘力田’的選項。

只要你會種田,而且能多打糧食。

那麼就能有官做。

這個官就是農稷官。

是故,漢室擁有規模龐大的農稷官。

這些農稷官的地位雖然很低,絕大多數,都屬於斗食,也就是臨時工。

但只要做得好,升遷起來,速度還是很快的。

即使不得升遷,有著官方身份在身,也可以享有很多優待。

譬如減免徭役、田稅,免除一定的口賦。

張越眼前的這幾大箱子的竹簡,就是起碼兩三千的農稷官。

若是旁人,想要從數量如此之多的人裡去挑選人才,恐怕得花上三五年時間,才能選到合適的人選。

桑弘羊都已經做好了,幫張越去掉一些錯誤答案的準備。

但……

他還沒得及開口,張越就已經走到那些箱子前,對左右問道:“敢問岐山原的農稷官名冊是哪些?”

從史書記載,目標人物在早年一直活躍在關中西部的岐山原一帶。

兩個官吏聞言,看了看桑弘羊,得到後者的同意後,立刻從箱子裡翻出幾卷竹簡,遞給張越,拜道:“此乃岐山原諸農稷官名冊……”

張越接過來,道了聲謝,將開啟竹簡,快速的閱覽起來。

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標。

“鬱夷縣護粟都尉趙過……”他放下竹簡,對桑弘羊拜道:“還望都尉將此人割愛,並派員前往岐山原,將之帶來長安!”

桑弘羊聞言,微微皺了皺眉頭。

趙過?

這個名字,他連聽也沒有聽說過。

倒是農監陽新聽了,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張越。

這趙過是他麾下最能幹的農稷官。

只是,這人平素極為不懂事,一不知道來長安孝敬孝敬自己,二不懂官場之道。

所以,陽新故意每年都將他的成績和功勞給壓下去。

理由也很簡單——年輕人應該多多磨礪磨礪,在基層多多鍛鍊。

然而,這個張侍中是怎麼知道的有此人?

就聽自己的上司桑弘羊笑道:“侍中既然有意此人,那吾便立刻讓人去傳召此人入長安好了!”

區區一個護粟都尉,也就是名頭好聽而已,實則不過是一個兩百石的小官。

張越卻是大喜,連忙拜道:“多謝桑公!”

有了趙過,新豐的農業問題,就得到解決了!

這可是歷史上最出名的農家大師。

他在歷史上,擔任搜粟都尉時,將代田法和牛耕技術,用十年時間普及到了整個關中,進而推廣到全天下。

毫不客氣的說,他在中國農業技術發展史上,佔據了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

誇張一點的話,他就是西漢袁隆平!

所謂的昭宣中興,其實就是建立在趙過的功業上。

他推廣的代田法和牛耕技術,令天下畝產翻倍,若無此基礎,哪來的什麼昭宣中興?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