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

第91章 民心

“俞家軍威武!”

百姓們一個個跟著高呼起來,震動著右臂。百姓們的聲音,彷彿有序的調子,如水紋般在街上上空散開,一圈又一圈。臨街的百姓都是開啟了門窗,不少百姓也是紛紛從遠出趕來。

白髮老將俞大猷有幾分措手不及,於馬上抱拳回應道:“多謝諸位鄉親。”

“多謝。”

呼聲一起,百姓們是再也停不住了。

“俞大帥庇佑我八閩百姓!”

“俞大帥公侯萬代!”

俞大猷忍不住有幾分熱淚盈眶道:“百姓對俞某如此厚重,俞某唯有以死報之!本帥寧死不辜,百姓們之託付!”

人群之中,三叔忙拉住林延潮道:“延潮你剛剛帶頭亂喊什麼,我就怕你被治一個喧譁,擾亂行伍之罪!”

林延潮嘻嘻一笑道:“怕什麼!不是沒事,三叔你方才不是也喊得很大聲嗎?”

三叔嘆道:“是啊,百姓們心底有桿秤,誰是好官誰是壞官,分得清的。俞大帥就是好官啊!”

嗯,林延潮點點頭,抬頭看去,但見俞大猷威風凜凜的起在戰馬之上,心道我能做得也只有這麼多了。

這老將棄筆從戎,由文入武,為國奔波一生,但是卻因不善於與文官相處,臨到最後,因為一點點小小的失誤,被罷去了軍職,最後的歲月只能回憶起昔日的戎馬生涯。

而眼下,俞大猷的命運會不會因為自己的努力,比歷史上為大明多守幾年江山?對於這位與戚繼光媲美的民族英雄,最好的結果,應是在戰場上馬革裹屍,而不是終老於病榻之上吧。

百姓們歡呼聲不止,俞家軍昂然出城。

俞家軍一出,林鳳即得到訊息,不敢接戰望風遠揚。但俞大猷沒有縱敵逃跑,而是追上接連三戰,打得倭寇潰不成軍。

閩地倭寇初平,福建巡撫劉堯誨八百里加急向京師報功,首功福建鎮守總兵俞大猷,次推福州知府陳楠。

福州大捷的訊息,傳至京師,頓時滿朝震動。保舉劉堯誨出任福建巡撫的,首輔張居正,也因知人,受年僅十一歲的天子嘉獎,加上去年戚繼光擒獲兀良哈朵顏部酋長董狐狸之功。

張居正被賜予坐蟒、白金、彩幣。

隨即張居正公佈考成法,澄肅吏治,並下令福建巡撫劉堯誨拭行一條鞭法。

倭寇平定後數日,閩地入春後的雨水,一直不斷。

林延潮聽著雨水沙沙地打著瓦片的聲音,這樣的雨不小也不大,下得剛剛好。

透出窗外看去,簷前的細雨滴滴嗒嗒,匯聚成串,流淌而去。縣衙旁的安泰河水應是漲滿了吧,竟是透著幾分喧囂沸騰起來。

這場的場景臨軒讀書倒是有幾分意境。

林延潮這幾日在館裡研習功課,覺得很有長進,這邊盤算著書院幾時開學。

砰!

門一開,大伯和三叔二人拿著雨具走了進來。林延潮走到桌案上給二人倒茶問道:“家裡如何,有沒有遭了倭害?咱們鄉親有沒有事?”

三叔唉地一聲道:“遭是遭了倭害,不過總算老天保佑,沒死人,只是村長他們在山上倒是餓了好幾天才下來,幸虧咱們來城裡。”

大伯也是摸了一把臉上的雨珠道:“大家,保住命就不錯了,要不是俞大帥,倭寇還沒這麼早退去呢,只是到底要耽誤些功夫,誤了農時,今年收成恐怕沒那麼好了。過幾日你回家有的忙了。”

“回家?萬一倭寇再來怎麼辦?”三叔連忙道。

大伯臉一沉道:“你這怎麼說了,難道怕倭寇,就不要種地了,白吃白喝了?誰養活你?當初你還說想買田呢。”

三叔這幾日與林延潮閒聊,以前是隻在地裡幹活,沒出過村子,但見識了省城裡的繁華,不由有點新的念頭了。

林延潮開口道:“大伯咱們不要買田了,家裡十五畝田夠了,再買田咱們家反而不划算。”

“怎麼不划算?給咱們家多囤點田地的怎麼不好了?”大伯反問道。

林延潮掰著指頭和大伯數道:“大伯你還不是衙門裡經制吏,無法讓家人免役。而爺爺可以啊,他雖未入流,但依照朝廷律令,未入流的官吏可免役一人,免糧一石,這個你知道吧?”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