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兩翼遊騎要謹慎些,不可漏過敵軍。”
“諸軍整頓兵器。”
一連串的命令下達後,宋軍開始準備。
趙曙就在中軍,身邊是文彥博和富弼,以及一群將領。
“陛下,燕國公和汪殿帥領軍還有百餘里。”
這是最新的訊息。
趙曙點頭,“三日吧。如此也好。”
眾人不解,文彥博說道:“咱們先和遼軍廝殺一番,等他們來了,那就是援軍。”
“遼軍號稱五十萬,臣估摸著該有二三十萬。”富弼在琢磨著耶律洪基。
“斥候在不斷打探訊息,不過遼軍浩大,沒法算清楚。”
數十萬人馬,斥候要想數清楚,就得繞著跑,可這樣的行徑就是送死。
所以大宋這邊只是憑著遼軍號稱五十萬大軍的訊息來判斷。
“陛下,武學那邊說是有訊息。”
“讓他們來。”
這裡是遵化城,趙曙就在地圖前。
一個學生走了進來,行禮後說道:“陛下,我等這幾日研判了遼軍的規模,判定遼軍該有三十萬上下。”
文彥博問道:“為何這般推斷?”
樞密院的這幾日和武學學生在較勁,雙方拿著各方送來的訊息分析判斷,然後送到趙曙這裡。
學生說道:“從遼軍的糧草運送來看,他們每日從中京城輸送的數目,足夠四十萬大軍使用。”
“那為何不是四十萬?”樞密院的判斷是三十五萬以上。
學生說道:“密諜說遼軍在中京城有四十萬大軍,可若是出了三十五萬,那麼五萬留守中京道少了。”
“為何少了?”文彥博看似平靜的問道。
“上京道的阻卜人距離中京道還遠,就算是他們要突襲,也得先把上京道的遼軍給剿滅了再說。”這是一個武將的分析。
一個宰輔,一個武將,看似很強大,可學生卻很鎮定的道:“不只是上京道的事,耶律洪基此人好大喜功,氣量卻小,而且善於猜忌,我等把他這些年的言行舉止琢磨了一番,歸納出了一些……”
尼瑪!
這是啥意思?
群臣有些懵。
“這五年,耶律洪基處置臣子的數目一直在攀升,從中層到上層,一直在向上清洗,為何?臣等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宮中。耶律洪基已經把宮中的人手差不多都換了一遍,這是為何?”
學生笑了笑,“臣等判定,耶律洪基在忌憚自己的皇后和太子。”
“此事朝中早就得知了。”文彥博搖頭,覺得這個分析沒什麼營養。
“是,可我等卻找到了一條訊息。”學生說道:“三個月前,皇室有人為蕭觀音鳴不平,隨後被殺三人。”
“此事……”文彥博覺得有些問題。
但這些訊息真的太多了,不可能一一梳理出來,然後再去分析。
學生自信的道;“這是清洗的先兆,只是因為大宋開始了北征,耶律洪基不敢在此時動手,否則會後院起火。可他喜歡猜忌,由此定然會擔心皇室有人和蕭觀音勾結造反,所以……三十萬最多了。”
室內很安靜,學生有些不知所措。
“說的好!”富弼微笑道:“這一番話讓老夫找不到錯處,耶律洪基的性子……你等也探討這個?”
學生說道:“是,武學裡教了,一場大戰不只是雙方兵力的數目比較,更有軍心士氣,糧草兵器,將領的性格謀略,統帥的性格謀略……林林總總都要去琢磨,細細的去分析,如此才能在臨戰時從容不迫,應對有方。”
他躬身告退。
室內很安靜。
“武學……竟然如此了嗎?”趙曙被震驚了。
這一番分析絲絲入扣,不管對錯,他都覺得這個武學了不得了。
“讓國舅來。”
曹佾來時,見趙曙的心情不錯,不禁暗爽不已。
這是被學生給打擊了吧,還得裝作有收穫的模樣。
“武學教授的這些贊畫之道,你可知曉?”
曹佾點頭,“臣知曉。”
“這些教授了……目的是什麼?”
曹佾認真的道:“陛下,沈安當初說,大宋需要一個精銳的將領團體,這個團體要精通征戰的各等事務,還得通曉大宋的軍事。他們的目的就是在平日裡對大宋軍隊的現狀進行分析,並提出建言。
他們還得要對當世各國的兵力和各方面進行分析,一旦有需要,就能為陛下和朝中提供建言。”
趙曙已經懵了。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怪物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