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風月

第20章 招搖逢窘迫

清漆桐木製成的寬敞車廂中,鋪的是平滑如鏡的皮製地席,與左右板壁連成一體的兩張檀木食床上,擺著兩套瑩白如雪的白瓷茶具,遠比杜士儀此前在嵩陽觀中用過的精緻。因是夏日,車廂左右前後的竹簾用的都是打磨精細的玉竹,既透風又遮陽,不但沿路景緻,連前頭拉車的那頭牛也能依稀看得到。前頭掛著的小巧金鈴鐺隨著行進而發出了清脆悅耳的響聲,在烈日的照射下,又給旅程增添了幾分別樣色彩。

看看車廂中的杜十三娘和竹影,還有外頭車伕旁邊那膚色黝黑的背影,杜士儀又抬頭望了一眼前頭那騎著高頭大馬的崔儉玄,心裡再一次覺得,他答應與其一塊去拜會那位赫赫有名隱逸高士盧鴻,絕對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他把杜十三娘帶出來散散心,是因為妹妹大老遠帶他來嵩山求醫,繼而又病了一場,如今他想補償補償,可卻不想杜十三娘一定要把竹影也帶上,而竹影又以帶上男僕可以防萬一,把田陌也一併拎了出來。至於崔儉玄就更不用說了,相比之前四鄉八里轉悠的時候也只帶了兩個從者,今日不算車伕,那鞍前馬後隨侍的,整整有八個人!

他原本想得好好的,先登峻極峰,看過杜十三娘念想中的登封臺,然後轉青崗坪再到懸練峰,那條山路又能看風景,又方便快捷,用得著坐牛車從大道上走?這是去求學的,還是去炫富的?

“阿兄。”看到杜士儀又在嘆氣,杜十三娘忍不住面帶惶惑地說道,“若是我今日不跟著,阿兄也不至於非得這般招搖過市。”

聽到這話,杜士儀方才回過神。杜十三娘說崔儉玄招搖,他打心眼裡一萬個贊成,但嘴上卻笑道:“沒事,這天越來越熱了,你病剛好,跟著我累了那麼多天,如今是該散散心,有十一兄的牛車,咱們也能省點力氣。再說,到了懸練峰總還要走山路,養精蓄銳不是壞事。”

“十三娘,你阿兄說得沒錯。你別看走山路彷彿近些,爬到一半你累得熬不住了,說不定得讓你阿兄揹你走,那時候可就狼狽了!”崔儉玄不知什麼時候駕馬行到了牛車左側,卻是似笑非笑地說道,“這牛車慢吞吞的,可好在穩當寬敞,給女子和病人用最適合不過。想來你也不放心你阿兄和我一塊在毒日頭底下騎馬,不是麼?”

杜十三娘看了一眼微微頷首的杜士儀,頓時咬了咬嘴唇不做聲了。她本意就是想讓杜士儀去盧鴻那兒求學,至於自己,無論繼續住在峻極峰下的草屋,還是就此帶著竹影回樊川,這都不要緊,只要兄長將來能有錦繡前程。

可崔儉玄這人實在是太隨心所欲的性子,她不跟著來,興許兄長就被他三言兩語挑唆,放棄了大好的求學機會!可她千防萬防,還是沒算到崔儉玄這般興師動眾,高調得彷彿不是去求學,而是去求親似的。須知那些隱逸高士應該都是性子高潔崇尚儉樸,這第一印象差了可怎麼好?偏偏崔儉玄把話都說去了,樣樣都為了她兄妹二人著想,她總不能這時候說打道回府吧?

看到妹妹那眉頭緊蹙一籌莫展的模樣,杜士儀忍不住笑著伸出食指點在了她的額頭上,又輕輕揉了兩下:“不要皺眉了,可別小小年紀就擰出一個川字來。儘管放輕鬆一些,船到橋頭自然直,不用患得患失。此行懸練峰求見盧公,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聽到那最後言簡意賅的八個字,杜十三娘凝視著杜士儀好一會兒,只覺得兄長比從前看得開,一時臉上又露出了笑容,並輕輕點了點頭。而在牛車旁邊騎馬而行的崔儉玄也聽得清清楚楚,頓時挑了挑眉。

這個杜十九倒還真豁達……嗯,確實挺對他脾胃的!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車馬方才停了下來。只見大路一側是一條小徑,內中但可見密林幽深,隱約還能聽到山澗中溪水的流淌聲。杜士儀扶了杜十三娘下車,又看了看那崎嶇山路,不覺慶幸妹妹今日換了一身方便行動的男裝。至於自己會不會騎馬,他坐上去方才發現,策馬徐行問題竟是不大。

這一次,除卻留了兩人看守牛車之外,其餘人便簇擁了換乘馬匹的杜士儀崔儉玄和杜十三娘轉道這條小徑,前頭是曾經來過盧氏草堂的一個崔氏家僕為嚮導。一路忽上忽下,但只見四處山石突兀,澗壑深邃,溪水潺潺,草豐林茂,時不時一個拐彎就可見面前豁然開朗別有洞天,四下裡只聞鳥語花香蟲鳴,間或傳來風拂草木的沙沙聲,本還不時說話的眾人都漸漸安靜了下來。

“怪不得那位盧公不願意出來做官!”崔儉玄突如其來的感慨打破了這難得的靜謐,其人卻還仿若未覺似的大聲說道,“要是換了我在這等曲徑通幽處結廬,我也肯定樂不思蜀!”

見崔儉玄東張西望,那張秀美如女子的臉上露出了很不相符的盤算表情,彷彿真打算考慮在這兒建造草屋的可能性,杜士儀想都不想就徑直潑了一盆涼水下去:“十一兄要真的有這打算,我不妨和你小小打一個賭。你要是能夠一個人在這好山好水的地方結廬住上一個月……不,十天,那我便任由你差遣做一件事。”

“嗯?”崔儉玄鳳眼一揚正要答應,隨即突然覺察到這話中的陷阱,立刻輕哼一聲道,“一個人結廬而居,那豈不是得悶死?我才不上你這惡當!”

這一路行來雖不艱險,但已經有將大半個時辰,即便風景優美,但畢竟沿途山路頗為不便,因而,杜士儀想到自己此前帶人捕蝗之餘,也打聽過盧鴻的為人事蹟,如今一路行來,他心裡對這位隱逸高士的性子更有了進一步的猜測。盧鴻能夠放下范陽盧氏的名頭,丟下在東都洛陽的安穩生活,到這山野之地隱居,而且並不是一人獨善其身,而是廣收弟子教學,堅持不受徵辟,性情堅韌高潔是必然的,就算他和崔儉玄都有分量極重的薦書,今次恐怕也不會那麼容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