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風月

第1259章 郭二的故事

除了江南山南以及嶺南之地,天下節鎮,再找不到什麼真空!

“渾釋之此次建下累累戰功,朔方節度使也該由他兼任了。至於我,夫人嫁我多年,生育六子八女,我卻多年在外,如今老來也該多一點時日給她了。”郭子儀最終迸出了這句話,也做出了自己最艱難的選擇。

他留在長安,手中沒有了兵權,此後擁有的恐怕就只會剩下榮華富貴!可是,他如果留在朝中,無論是異日新君,還是杜士儀本人,全都會心存顧忌,不至於撕破臉!如果那樣,他也算是盡到了人臣本分!

“好。”

杜士儀微微點了點頭,並沒有勸阻或是反對,而是若有所思地說道:“子儀國之重將,軍功赫赫,忠義仁愛。我這裡,正好有一個故事想講給你聽。”

杜幼麟今日跟著父親登門,一直聽到這裡,方才隱隱對父親的目的有些猜測。對於郭子儀的選擇,他能夠猜到其中癥結所在,因此對父親要說的故事也有些好奇。然而,當杜士儀娓娓道來之後,他漸漸就愣住了。

天子強奪子媳,冊為貴妃,任用奸相,邊鎮節帥造反,洛陽長安先後丟失,天子避入蜀中,太子靈武登基……他最初只以為父親是借用如今的時事來編造故事,可那種和此前發生那場兵災的相似感很快就消失了。故事中遠遠沒有如今這麼快的平叛速度,叛軍肆虐天下整整八年,在此之中,朝廷也不知道動員了多少兵馬,多少員大將,明明在民心和物資上都佔據絕對的上風,卻因為各種各樣的掣肘,而被拖入了戰爭的泥沼。而在平息叛亂之後,平叛的宿將有的被解兵權,有的被冤殺,還有的則是被逼反,至於中原腹地,則是一個個叛軍降將控制的藩鎮林立,動不動就叛亂。

郭子儀最初也認為杜士儀不過是藉著故事的由頭諷喻現如今,可隨著故事的進展,他的心裡就翻起了驚濤駭浪。有些人他能夠分辨出明顯的原型,比如僕固懷恩,比如李光弼。至於那些叛將,他反而不那麼瞭然,可聽到忠臣良將遭屈,首鼠兩端的叛將卻反而風生水起割據一方,他的心裡自然不好受。而在這樣天下不安的情況下,那位靈武登基的太子病故之後,皇后和權閹相爭,操縱皇位繼承,也叫他出了一身冷汗。但是,最讓他心中悸動的,還是那個掛天下兵馬副元帥,一而再再而三立下汗馬功勞的所謂郭二。杜士儀的故事卻偏偏只到郭二封了汾陽王就告終了!

他實在有些忍不住,當即追問道:“那郭二可曾善終?”

“他當然得了善終,他的所有女兒都嫁得很好,每一個兒子也都出仕到高官,其中一個兒子還有幸娶了公主,當了駙馬。而公主和駙馬的一個女兒,則是嫁入皇家為太子妃。雖說因為出於前頭太多後宮禍國的往事,太子登基沒有立皇后,只以郭氏為貴妃,但最後,郭貴妃最終還是成了郭太后。”

捏著一把汗的郭子儀終於長長舒了一口氣,面上露出了一絲笑容。可接下來杜士儀說出的話,卻讓他的笑容立刻就沒了。

“只不過,郭二的滿門榮華富貴,看上去是因為自解兵權得來的,實際上卻是因為,天下藩鎮林立,皇權不振,所以天子對郭二善始善終,一來是他善於自保,二來也是需要這樣一個老將來震懾那些虎視眈眈的藩鎮。故而那位曾經對平叛有大功的懷將軍被逼反,引北面回紇入寇後,郭二一出面,便引得敵方兵馬紛紛倒戈,回紇兵亦是聞風遠遁。可他一死,這天下忠義之輩縱使還有,卻再也沒有他那樣能夠震懾宵小的大將了。至於朝中,宦官專權,手掌禁軍,權勢滔天,縱使郭太后出身顯貴,可等到她那短命的兒孫一死,宦官操縱廢立,她這個太后最終也就是一個幽居深宮的下場。”

說到這裡,杜士儀方才站起身道:“子儀,人各有志,你的決定我無權置喙。我只想說,功高蓋主者,要不就是飛鳥盡,良弓藏;要不就是韜光養晦,醇酒美姬自汙度日;再要不然便是大逆不道。我的故事裡,沒有一個杜士儀的存在,所以郭二尚可善始善終,與國與朝與天子同生死,共榮辱。但如今情勢不同。你覺得,那些為了一個皇位,可以殺弱婦稚童,誹謗兄弟子侄之輩,萬一有事時,會對你賦予多少信賴?”

郭子儀晚年家裡不設圍牆,隨便人進出,以示不設防,醇酒美姬,廣佔田地,哪裡又是英雄氣短,唉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