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為王

第1194章 沐猴而冠

“子貢說得好!”

趙無恤頷首:“老子說過一句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變法圖強,可不是學宮裡的年輕學生們熱血衝頭,上街議論,喊幾句口號就行的啊……”

二十年時間,趙無恤利用不斷的滅族兼併戰爭,打碎了所有妨礙他前進的罈罈罐罐。一個在春秋末期已經萌芽計程車人階層被揠苗助長地造了出來,趙無恤又打擊宗法大家族,扶持小農經濟,支援五口到八口之家的自耕農成為國家主體,隨著軍爵律頒佈,軍功地主也勃然興起,遍佈各郡縣。以上這些人,他們成了維護變革的堅實階級。

然而熊勝所在的楚國,缺少這些基礎,僅憑一批有野心的外來士人就強行變法,變革也集中在政治人事,百姓沒有立竿見影的好處,自然不會傾心支援。這便如同一個人缺了一條腿,不可能走得太遠。而且趙無恤的劍是斬向自己家族外、國外的敵人,而白公的劍,卻必須斬向自己的親戚長輩……

以上種種,趙無恤心知肚明,但他不會告訴熊勝,反而還利用那隻無形的手去推波助瀾,讓事態朝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

“熊勝不顧楚國國情,強行推動變法,導致親戚反目,縣公憤懣,引發了震動,楚國貴族一致要他下臺,白公惱羞成怒之下,遂發動了叛亂。破郢都後,楚子章已向北遁走,於是熊勝又僭越稱王。”

“至於楚子章,據可靠訊息,已經向北逃竄,經由藍邑遁入鄀城,鄀城乃是楚國陪都,城高池深,也有數千守卒。熊勝雖然已經揮師攻破藍邑,但對於鄀城,卻只能望城興嘆,圍攻了一陣無果後,已經轉而繼續攻略江漢各縣了,而他的淮南老巢,依然在不斷徵召百姓,向西增援。”

“與此同時,楚子章也向北方的宛、葉求援,葉公子高想必已經秣馬厲兵,準備南下馳援了……楚國現在的形勢,好比當年周平王周攜王並立,實際上則是葉公和白公的較量。”

趙無恤又問張孟談:“相邦以為,兩者之間,誰能勝?”

“臣以為,勝負,當在七三之間。”

“哦,誰為七,誰為三?”

“葉公為七,勝算大,白公為三,勝算小。”

趙無恤問道:“熊勝淮南士卒用趙國制度訓練,號稱楚武卒,又在伐吳國之戰中多次歷練,在戰場上應該有更大勝算,為何相邦卻不看好他?”

“白公屠戮貴族,又未必能得楚國民心,若是擒楚子號令楚國倒還有機會,但如今他悍然稱王,野心昭然若揭,到頭來,這只是一場淮南亂兵簇擁下的兵變罷了。縱然能在江漢猖獗一時,但只要楚國各地的縣公反應過來,一同圍攻,熊勝兵力不足,四面受敵,只靠一座郢都,以及千里之外的淮南,怕是會立刻處於劣勢。”

“何況,葉公沈諸梁兵力也不差,加上葉地政明人和,又是順流而攻,恐怕不落下風。加上他擁有為楚子平叛之大旗,更有楚國縣公們同仇敵愾,縱然戰場一時不利,卻可以一敗再敗。但白公只需要敗一場,他的勢力就會土崩瓦解。而且君上別忘了,白公的背後,還有越國,越與白公的疆域犬牙交錯,加上楚子章乃勾踐之外孫,勾踐站在哪一邊,不言自明,兩面夾攻,白公或撐不過今年。”

“相邦分析得精妙啊。”趙無恤瞭然,陷入了思考。

這大半年時間裡趙無恤費盡心思欺敵,演了一出幾乎能以假亂真的大戲。他以討伐陳恆朝鮮為由,遠征碣石,挾持燕侯,駐兵燕境,收服了這個對趙國而言如芒刺在背的千乘之國。同時三齊也被造船搞得民生凋敝,就算他們有異樣的心思,也沒力量造趙國的反。

而發生在真定郡、濟北、濟南、魯國的一些小小叛亂,也很快被早有準備的郡兵平定,趙國的軍政經濟從未如此集中過。而因為資訊的閉塞,以及趙國的戰略欺騙,南方的諸侯大概以為,趙無恤還在攻略遼西,遼東,準備去進攻陳恆朝鮮呢。

這時候開始一場南下攻勢,是完全可行的。

但要先攻擊哪一方,是葉公還是白公,趙無恤還得斟酌斟酌。

隨著葉公將南下,方城以外的葉、魯陽、東西不羹必定空虛。同樣,隨著白公在江漢與楚國貴族開戰,淮南也一片空虛,還要應付越國的進攻。所以無論趙國打哪邊,只要出動十萬之師,都是能一口吃下的局面,但要同時開戰,甚至一舉滅亡楚國,還稍嫌不足。畢竟趙無恤去年才剛打完東胡,北方各郡錢糧損耗較大。

於是想了想,趙無恤還是決定不急。

“先讓國內完成夏收,等到七月份時,先從周室出兵,兩個月內,兼併鄭國,以此作為大軍的基地,待秋收後,再南下圖楚不遲!”

他看著南方已經被裂為兩塊的楚國地圖,笑道:“就讓葉白兩隻老虎,在沒有外力干涉的情況下,先自耗一番吧!他們打得越兇,分裂得越久,對趙國的統一大業就越是有利!”

ps:第二章在晚上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