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為王

第63章 仲尼弟子(上)

更有甚者,有人傳言親眼看見晉卿趙氏一度曾集結兵力於下宮,準備和範、中行兩家火併,最終卻偃旗息鼓了。

行商們聽說後,不由得長出了一口氣,慶幸還好沒打起來,經商碰上戰爭,一旦捲了進去,那才是血本無歸的買賣。

衛國各商行剛剛經歷了一次慘痛的失敗,被齊國、鄭國那些更精明的巨賈在新絳市場上打得一敗塗地,只能拋售貨物換取一些晉國特產保本。

商人們也準備離開新絳,一方面是擔心戰爭突然爆發,另一方面,則是隨著深冬臨近,這裡已經不是久留之地了。

所以今天,在衛國館舍內,衛國行商們正在為馬套上籠頭,架上車轅,準備出發。

臨走前,一位老商人在館舍內大聲吆喝道:“子貢,子貢!快些,要上車回國了!”

“這就來,這就來!”年輕的端木賜揮筆在簡牘上寫下了最後一個字,將其用蜂蠟封在木匣中,用粗麻線仔細捆紮結實。

他準備讓前往魯國的同行將此信捎給夫子,裡面有這一個多月來,他聽說的晉國政事,還有那項趙氏“止從死”的法令,他敢肯定,夫子一定會對此感興趣的……

……

比起齊都臨淄的繁華奢靡,晉都新絳的雄渾大氣,魯都曲阜要顯得狹窄窘迫許多,且帶著些魯人的小家子氣。但卻也是規劃得最方正,民風最為彬彬有禮的一座城。

無怪乎吳國公子季札訪問諸夏時,遍觀列國風雅後讚歎道:“周禮,盡在魯矣!”

城中幾乎每一條巷子都按著周禮規規矩矩建造:使八家為井,井開四道,而分八宅,鑿井於中。

這天清晨,在城東偏僻小巷的一口幽深古井旁,正坐著一位年輕後生。

他眉直眼闊,神情樸實可親,身上穿著件在冬日裡顯得略薄的舊儒袍,腳下穿著一雙破麻履。雖然破舊蒙塵,卻讓人感覺他從身到心,乾淨無比。

後生左手裡拿著一卷竹簡,右手裡拿著一隻木瓢,無事時便就這濛濛天光讀書,倦時便少歇,渴了便盛一瓢清水飲下,縱然滿身灰塵,卻一臉安樂。

他叫顏回,字子淵。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夫子是這樣評價他的。

直到有早起的鄉鄰前來井邊打水,顏回才微笑著站了起來,撣撣身上的灰塵,將木瓢繫到腰間,將竹卷仔細藏入襖內。手攏在袖子裡,向來人恭恭敬敬地揖了一禮,這才朝巷子裡慢慢走去。

夫子的家宅在里巷深處,面南朝北,院落不大,黃土為牆,足見主人的清貧。

顏回到時,正好見到一個衣著文繡的跋扈皂隸堵在門口,他捧著一些帛布和禮物,身前簇擁著幾名披甲帶戈的季孫家兵士。

那皂隸指著門口氣急敗壞地罵道:“執政派我等三番五次前來邀孔丘出去做官,他竟敢不出門親迎?還讓你來阻攔?”

數人推攮,欲推開柴門強行進入,卻寸步也進不去,只因為門內有一士人傲然而立。

求收藏,求推薦……第三更在晚上7點以後。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